感染HIV的H9 T細胞的掃描電鏡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科學家表示,一種基于mRNA的實驗性HIV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顯示出希望。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該項研究表明,這種新型疫苗是安全的,并能引發針對HIV樣病毒的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與未接種疫苗的動物相比,接受初免疫苗后多次加強接種的恒河猴,感染猴/人免疫缺陷嵌合病毒(SHIV)的風險降低了79%。論文合著者、NIAID所長安東尼·福奇表示,這一研究結果代表了一種有前途的方法。
實驗疫苗的工作原理類似于mRNA新冠疫苗,但并不攜帶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的mRNA指令,而是提供編碼指令來制造兩種關鍵HIV蛋白——Env和Gag。接種動物的肌肉細胞將這兩種蛋白質組裝在一起,產生病毒樣顆粒(VLP),其表面散布著大量Env副本。這些VLP由于缺乏HIV的完整遺傳密碼,能像HIV一樣刺激免疫反應,卻不會導致感染或疾病。
研究人員報告說,在實驗中,兩次注射形成VLP的mRNA疫苗在所有動物中誘導了中和抗體。根據mRNA指令在小鼠中產生的Env蛋白與整個病毒中的Env非常相似,這比之前的實驗性HIV疫苗有所改進。
研究團隊隨后在獼猴中測試了Env-Gag VLP mRNA疫苗。疫苗接種方案的細節在接種動物的亞組之間有所不同,但都涉及用經過修改以優化抗體產生的疫苗來啟動免疫系統,并在一年內進行了多次加強接種。加強疫苗包含來自兩個HIV進化枝的Gag mRNA和Env mRNA,而不是初免疫苗中使用的那個。研究人員使用多種病毒變體來優先激活針對Env中更保守的“共享”區域(廣泛中和抗體的靶標)的抗體,而不是針對每個病毒株中差異更大的可變區域。盡管遞送的mRNA劑量很高,但疫苗耐受性良好,在獼猴中僅產生輕微的暫時性副作用。
從第60周開始,免疫和未免疫獼猴對照組每周通過直腸黏膜暴露于SHIV。由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不易感染HIV-1,因此科學家在實驗環境中使用嵌合SHIV,因為該病毒會在獼猴中復制。經過13次每周接種,7只免疫獼猴中有2只未感染。其他免疫獼猴的感染總體延遲,平均發生在8周后。相比之下,未免疫獼猴平均在3周后被感染。
總編輯圈點:
盡管全球科學家進行了近4年的努力,但預防艾滋病病毒的有效疫苗,仍然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F在,新的實驗性mRNA疫苗將幾種其他HIV疫苗的優點特征結合起來,展示了該領域難能可貴的一縷光明??茖W家們后續也會完善疫苗方案,提高生產VLP的質量和數量。最終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疫苗效力,從而降低產生強大免疫反應所需的初免和加強接種的數量。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將很快見到該疫苗在健康成人志愿者中進行Ⅰ期試驗。
關鍵詞: 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