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我們的創新平臺將正式入駐亦城國際,為‘三城一區’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GE醫療中國副總裁、首席市場營銷官閻華高興地說。亦城國際作為北京經開區掛牌的首批6家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導基地加速區(以下簡稱“先導基地加速區”)之一,為更多中關村“科技之花”在亦莊新城結出“產業之果”再培沃土。
今年7月由北京GE醫療中國聯合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打造的健康科技創新平臺——G2創·中心正式在北京經開區落成,經過前期的籌備和創新中心硬件設施的建設,最近,他們正式搬入亦城國際中心,開啟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征程。作為北京經開區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中醫療器械生產的龍頭企業,G2創·中心充分依托清華工研院的科研力量以及自身全產業鏈資源,為進駐中心的初創企業提供包括辦公場地、相關配套設施等硬件支持以及產學研聯合研發、先進制造、精益化運營、市場洞察、產品注冊、解決方案整合等一系列咨詢服務,搭建一個更加高效實用的創新服務平臺。
據介紹,GE醫療通過創新平臺將推動中國創新醫療科技企業發展,將推動醫療健康行業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轉化,建立創新要素深度融合、面向市場的協同創新機制、應用研發模式和技術轉移體系,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在北京的轉化和產業化。
如果說G2創·中心的成果轉化平臺代表的是未來,那一個個已經落地產業化的項目就是北京經開區科技成果轉化的深厚基礎。
10月23日,內蒙古赤峰市,全國首臺5G+機器人遠程介入手術順利完成。手術臺旁,醫生正在機器人輔助下進行介入手術治療,半小時后,患者的術后CT掃描圖像顯示,治療直達病變靶區,路徑精準,而且沒有出血、并發癥等不良反應。
“我們的手術非常成功!”內蒙古腫瘤醫院馮鐵虹教授激動地說。而這正是北京經開區企業賽諾威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諾威盛)參與推動的腫瘤微創介入項目,有效改善了因地域和資源差距而產生的診療水平不均衡問題。“攻堅克難,我們的研發是有現實價值的。”賽諾威盛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周宇說道,為了解決臨床痛點,賽諾威盛團隊在醫院待了3個月,近距離觀察醫生下針診療的過程和效果,前后試驗了10種模型方案,最終形成了最佳的手術方案。
賽諾威盛正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代表。作為在北京經開區“土生土長”的企業來說,為了讓CT研發技術更具高端性,賽諾威盛和“三城”眾多高校科研院所開啟了合作。作為中關村“強鏈工程”的發榜企業,賽諾威盛就希望通過與有研發能力、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及高校院所共同解決了CT滑環國產化進程中所面對的技術障礙,攻堅克難從根本上解決高端影像國產化過程中的“卡脖子”難題,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填補國內醫學影像關鍵技術空白,推進高端醫療設備自主可控。在CT研發領域,sCT系列產品的關鍵部件CT滑環長期依靠進口,并很難找到國產產品進行替代,經過與各大高校和產學研平臺的合作,賽諾威盛就研發出基于環形電路的滑環傳輸技術,成了該項目的“揭榜”之帥。
為了將“三城”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此前,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已經與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三大科學城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先導基地,加強創新聯動發展。通過 “加速區+擴展區+平臺”模式,重點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十三五”時期以來,北京經開區已承接“三城”科技成果項目超過500個。其中,今年已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5個,引入優質創新創業服務機構68家,搭建 “創新成長計劃”企業庫和“創新伙伴計劃”機構庫,儲備項目112個。預計到今年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將突破160項,為歷年之最。
在協同發展過程中,北京經開區不僅與“三城”加強研發與落地間的成果轉化合作,還重點加強與市區的聯動,針對“白菜心”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中試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離岸創新基地等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工作,起草政策措施。與市級高校科研院所展開產教合作,逐步形成由研發補貼、首臺(套)補貼、科技資金等科技政策組成的成果轉化引導體系,并率先在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領域,搭建“概念驗證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打樣中心—中試基地”全環節服務體系,發放科技創新服務券300萬元,降低中小企業的研發成本。目前,經開區已建設24家技術創新中心、14家中試基地、3家硬科技孵化器和59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創新平臺。
為了讓更多“三城”優質項目在加速區得到轉化,北京經開區每月都會吸引優質項目開展路演。據介紹,項目路演是北京經開區與中關村打通轉化鏈和孵化鏈,探索建立的轉化和孵化長效對接機制,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同時,北京經開區還對接清華、北大等高校成果轉化中心,與北航、北工大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儲備產業化項目超過700項;與“三城”高校院所組建31家聯合實驗室,打造創新聯合體;探索建立市場化的成果轉化基金,引入兩只“三城”基金落地經開區,落地金額共計4.68億元。
“經開區科技型企業眾多,擁有很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我們通過區域的協同,進一步提升了北京經開區科技創新能力,完善了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實現創新跨越式發展,希望在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作出更大的亦莊貢獻。”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說道。
在今年“雙創周”活動上,北京經開區發布《北京經開區“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將健全科-技-產各環節政策,形成面向國內外科研人員、企事業單位和轉化服務機構全要素的政策激勵環境。其中,研究制定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政策,通過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細化四大主導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技術集成應用示范、產業協同創新等環節有關要素的支持激勵措施,提升科研條件通關便利化水平。同時,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發布機制,形成城市創新合作、企業創新發展、成長目標投資“三個清單”,持續推進加速器等平臺專業化、社會化、高水平發展,形成技術評估、交易、孵化全鏈條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