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莉
12月2-4日,首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舉辦,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澳門科技總會主辦的“未來科技賦能人類發展·創新技術發布活動”在2日亮相。
本次活動由“創新‘新科技’首發”和“中外知名理工高校前沿科技發布”兩大板塊組成,前者發布的優質項目來自科技創新型機構、科研院所、科創企業,后者則是為理工高校量身打造,旨在推動國內外高校科研工作與世界前沿科技接軌。
澳門科技總會理事長盧剛在致辭中表示,澳門作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微型經濟體之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迫切需要把握時代機遇,積極鼓勵科技創新,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希望通過活動構建科技經濟融通平臺,為澳門導入國際國內創新資源要素;搭建高水平國際科技人文交流平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匯聚國內外優秀科學家,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強國際合作,引領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中國高校(華南、華東)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盧曉晨表示,活動不僅是科技盛會,也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機遇,為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人士帶來了一次科技風暴。他表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愿意深度參與到本次活動的具體項目中,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亞太地區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共同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國際技術交易聯盟國際理事會理事、意大利薩薩里大學化學材料學院教授易諾晨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時刻,人類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我們應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建立溝通交流的機制與平臺,在學術層面、公司層面、政府層面等各個維度上交流思想、凝聚共識、開展合作,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全球性問題。
本次創新“新科技”首發環節共發布了“數字孿生加速數智轉型”“內窺鏡顱底外科手術導航設備”“疊加態冷隔絕材料”“國內首款針對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多重病原菌核酸檢測產品”“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等8項黑科技與新產品。這是從國內外超前沿科技創新型機構、科研院所、科創企業報送的100多個項目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新技術新產品,涉及高端醫療器械、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在中外知名理工高校前沿科技發布環節,粵港澳大灣區理工高校及中外知名理工高校的專家團隊共發布了“AI在工業技能領域的創新實踐及應用”“智能精準C型臂影像引導系統”“‘北斗位置公共服務平臺’及北斗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探討”“鋰離子電池回收與再生技術”等8個項目,它們是從2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交的100余個理工高校創新項目中脫穎而出。本環節的遴選按照“影響力科技”“生命科學”“新基建、智慧城市與生活”“未來科技”四大主題,注重技術創新性,兼顧成熟度、先進性、知識產權、預期風險等指標,以可跨境、可轉化、可交易、可落地為參考,充分評估高校成果參與跨境技術交易合作的可行性、可及性和可能性。
據了解,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由澳門科技總會主辦,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中華醫學會合辦。主辦方表示,希望每年舉辦一次,吸引全球科技公司參與,打造國際化舞臺,讓博覽會成為澳門乃至全球的頂級科技創新平臺。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