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實習生 單倩瀾
12月5日,以“逐夢科學海洋,鑒證十年成長”為主題的小小科技輔導員十周年活動在重慶科技館舉行。十年來,重慶科技館累計培養小小科技輔導員(下稱“小輔”)500余名,提供科普講解4022場次,受眾超過100萬人次。
活動現場。單倩瀾/圖
500余名“小輔” 超4000場科普講解
據了解,“小小科技輔導員”是以重慶科技館科技輔導員職業體驗為媒介,圍繞科普傳播、科學探索、社會實踐等方面內容,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展的公益培訓活動。十年來,已累計培養“小輔”500余名,向公眾提供科普講解4022場次,線上線下科普活動累計受眾達100余萬人次。
活動現場,“小輔”們表演了科普劇《青青草原保衛戰》、科學實驗《神奇的噴泉》等節目,用形象化的方式為觀眾科普垃圾分類、生活中的化學等科學知識。
“重慶科技館培養了我的科學素養、科學精神,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如何去做好一個科普講解員?!爆F場獲得科普新星獎之一的華野森表示,他目前19歲,加入重慶科技館的“小小科技輔導員”活動已經有8年時間,目前是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一的學生。他希望越來越多的小伙伴可以加入進來,在科普這條路上發光發熱。
實現三大跨越 致力青少年科普
“科技館于10年前舉辦小小科技輔導員活動,正式開啟了青少年志愿科普活動征程。”重慶科技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小科技輔導員”活動十年來實現了從科普志愿講解到科普工作者角色轉變,從點對點個人志愿服務講解到館校聯動試點,從單一職業體驗到構建體系化科學實踐活動的三大跨越。
自開展活動以來,重慶科技館先后聯合10余所學校共同舉辦小小科技輔導員選拔賽、開展科普劇創編和排演等,在整合場館、校方資源、社會資源基礎上,搭建展示講解、主題探究等活動平臺。此外,還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和調整工作,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做了詳細的需求分析,從品牌定位、VI建設等方面,展開了專項品牌重塑工作。將“趣味、探索、奉獻、成長”等四項品牌要素融入“職業體驗”實踐當中,確定小小科技輔導員是以科技輔導員職業體驗為媒介,圍繞科普傳播、科學探索、社會實踐等方面內容,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展的公益培訓活動。
下一步,重慶科技館將繼續廣泛開展示范科普活動、不斷升級信息化平臺、整合社會資源,持續打造各項“賽事平臺”“主題欄目平臺”“科普活動平臺”等展示窗口,以小小科技輔導員為切入點,讓更多青少年體驗科學的魅力,能夠更深入地參與到科學實踐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