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12月4日,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舉行閉幕新聞發布會。今年是“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的第六屆,也是第三次在廣州舉辦。據了解,本屆會議云集20多個國家和地區70余位國際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外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駐華代表,規格和規模創歷屆之最。
本屆會議為期四天,會議主題鮮明、活動和內容豐富多彩,參會嘉賓分別參與開幕式、研討會、專題論壇、“讀懂中國”叢書發布會、主題演講等活動,圍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世界百年變局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這一主題,深入研討與廣泛交流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擴大和深化各國的利益匯合點,推動國際社會更好地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
激蕩智慧的平臺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李君如表示,與歷屆大會相比,本屆會議規格最高、外方參會人數最多、會議影響力最積極正面、會議成果最豐碩。
李君如介紹,本次會議共召開五場專題論壇、十二場平行研討會、2個閉門會議、7個配套活動和實地參觀、12場專題記者會,同步舉辦8場“在廣東(廣州),讀懂中國”系列專題研討會,同步發布了“讀懂中國”叢書第二輯、錄制了3場讀懂中國TED演講、啟動了“讀懂中國”多語種融媒體國際傳播項目、簽署了多個戰略合作協議,可以說是碩果累累。特別是在思想成果上,來自多學科領域有實踐經驗的與會嘉賓們圍繞五個專題論壇和十二個平行研討會,多角度、多形式解讀中國,深入討論、激蕩思想,推動了中外嘉賓對中國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增進了解的平臺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李惠來表示,本屆會議使國際社會更好地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世界,擴大和深化與各國的利益匯合點。與會嘉賓在演講和發言中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本次會議從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歷史縱深中去觀察中國共產黨這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踐行者、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弘揚者、人類燦爛文明的堅定建設者和奉獻者,推動國際社會更加科學、深入地理解中國文化、認識中國共產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會嘉賓高度贊揚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
俄羅斯國家杜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政治、經濟、社會、科技和其他諸多領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寶貴的。
李惠來表示,中國人民外交學會作為“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主辦方之一,將一如既往積極參與辦會和各項活動,為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的交流溝通與互利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不懈努力。
活力四射的平臺
一場活力四射、精彩紛呈的思想盛會,離不開保障工作的精細有序。廣東、廣州用最熱情的姿態、最精細的服務、最用心的保障,迎接全球嘉賓。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鄧鴻表示,為了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各項保障工作,本屆會議成立領導小組和秘書處,協調推進會議籌備及運行的各項工作。秘書處辦公室下設會務禮賓、商務參訪、新聞宣傳、網絡保障等12個專項工作團隊,形成省市打通、以市為主體,精準對接的籌備工作格局。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表示,作為承辦方的廣州,充分認識本次會議是我國今年一場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這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重要的展示平臺,同時也是廣州市治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一次綜合檢驗,全市各單位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發揚“繡花功夫”和工匠精神,以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扎實有效的工作舉措,確保會議圓滿成功、萬無一失。
本屆會議已經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肯定和贊譽,據主辦方介紹,本屆會議相關報道精彩紛呈。截至12月4日上午10時,境內外120余家主流媒體報道“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及相關配套活動超過8000多篇次,境內外涉2021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信息總量24000余條,社交媒體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累計超過5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