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實習生 單倩瀾
“飯后可以立刻吃水果嗎?”“維生素你補對了嗎?”……12月2日,第四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總決賽在重慶師范大學舉行,經過多場激烈角逐,最后八支代表隊入圍總決賽進行比拼。
據了解,第四屆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由重慶市科協、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主辦,以“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質”為主題,分為現場賽和網絡賽兩個板塊。
比賽現場。吳玥瞳/圖
現場賽分為區縣選拔賽、復賽和總決賽三個階段。從3月底開始至7月中旬結束,重慶市含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在內的40個區縣科協,以不同的方式自行組織遴選優秀選手,完成了參賽隊伍組建工作。經過4場復賽的激烈角逐,沙坪壩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南川區、大足區、璧山區、忠縣等8支代表隊晉級總決賽。經過比拼,渝北區代表隊獲得一等獎,大足區代表隊獲得二等獎,璧山區代表隊、巴南區代表隊、北碚區代表隊獲得三等獎。
網絡賽從今年5月初開始至10月底結束,重慶市各區縣通過關注“重慶市科協”和“科普重慶”微信公眾號參與互動答題,最終北碚區拔得頭籌,組隊參加總決賽。據統計,總決賽瀏覽量達30萬余人次,網絡賽累計參與競答活動的市民超140萬人次,創歷年新高。
“本屆大賽結合建黨100周年、重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事項,充實和豐富了題庫,使其更加貼近時代、貼近科學、貼近生活。”大賽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今年進一步優化了比賽規則,不僅比拼選手賽前備賽、科技知識掌握的情況,還比拼選手心理素質、臨場發揮、選手配合等方面。
“2020年重慶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20%,已整體超過創新型城市10%的基本標準。”重慶市科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重慶市各責任單位將充分履行工作職責,號召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社會力量,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學普及和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事業;引導廣大市民朋友關注科普事業,感受科學的魅力。
現場贈書。吳玥瞳/圖
在大賽閉幕環節還舉行了《科技新詞、熱詞知多少》新書發布儀式,重慶市科協為6名市民代表現場贈書。《科技新詞、熱詞知多少》科普讀本由重慶市科協、重慶科普作家協會、重慶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組織編寫,里面收集了眾多科技熱詞、新詞,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個部分進行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