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機器轟鳴,位于滬蘇浙交界處的“水鄉客廳”正熱火朝天地建設中,這里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新地標。
作為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嘉善正奮力推進“數字示范區”“數字長三角”建設。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成立兩周年之際,得益于一體化的深入推進,不僅是物理空間上有了更緊密的連接,跨省域行政的藩籬也逐漸打破。跨省辦事、跨域治理……浙江嘉善、上海青浦、江蘇吳江三地越來越“跨域無感”。
示范區應用數字化技術打通三地政務數據,一座虛擬的“水鄉客廳”——基于數據供應鏈的數據倉應運而生,使得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
嘉善聯合青浦、吳江共同謀求跨地域數據協同,簽訂了三地無差別數據共享協議,建成了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嘉善縣綜合庫。嘉善縣政務數據辦以本地特色數據為基礎打造該庫,融合了省市平臺下發數據、上海市青浦區和江蘇省吳江區各類數據共計近100個數據項,涵蓋了醫療、交通、旅游等27大類,實現長三角兩區一縣公共數據跨域有機融合,打造示范區一體化制度創新“數字底座”。
在數據倉的作用下,示范區建立起覆蓋鄉鎮、街道的跨省通辦綜合受理服務窗口,讓群眾可以實現“一窗辦、一網辦、一機辦”。據嘉善縣政務數據辦公室統計,當前已有1306項跨省事項進行綜合受理,老百姓辦理個人民生事項的辦件量逐年遞增,一體化發展真正惠及百姓。
不僅民生事項跨省辦理越來越方便,老百姓最關心的文化、教育、醫療等資源也在逐步打破地域限制。示范區先后推出了兩批共33項互通共享的公共服務項目清單。在嘉善圖書館,來自吳江的沈先生正拿著原有的社保卡借閱圖書,省去了辦卡、交押金等手續,享受同城居民權益;在示范區,85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實現門急診聯網,三地230萬參保市民可以跨省域刷卡就醫;71條跨省毗鄰公交線路開通運營,三地居民拿著當地的交通卡,就能乘坐示范區內的所有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做到了“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
示范區成立以來跨域治理取得新成效,數據資源功不可沒。
以人民法院的異地執行為例,嘉善法院與青浦、吳江法院探索推進由審判業務協同轉向跨域一體化司法的制度創新。有數據倉的托底,嘉善對接協調示范區法院和政務數據管理部門,全國首創跨省域執行領域全流程數字協同,推出“長三角示范區執行在線”平臺。匯聚了各地各部門數據資源優勢,平臺可實現三地高頻執行協作事項“一網通”,將原先一個事項需要20多天壓縮為5分鐘。
嘉善探索跨區域數據與業務創新融合,為加快構建長三角數字化一體化協同融合做出了關鍵嘗試,釋放了“乘數效應”。跨省辦事、跨域治理……示范區內市民的同城生活正越來越“跨域無感”,在這24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們來往得愈發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