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先進制造業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11月29日,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對外發布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1)榜單。榜單從創新能力、融合發展、經濟帶動、品牌質量和綠色集約五個維度27項指標,對全國293個地級市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和綜合評估。
賽迪顧問供圖
從榜單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發展格局呈現四大特征:東部地區城市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力軍。東部地區共55個城市入榜,江蘇、山東各入圍13個城市,數量并列第一,繼續引領先進制造業發展;中西部地區共入圍40個城市,四川有5個城市入圍,入圍數量遠超過其他西部省(區)。東北地區有5個城市入圍,大連市從2020年的第45名提升至第35名,大慶市首次入圍。
東北地區老工業城市振興步伐落后于中西部地區。全國95個老工業城市中有26個入榜,其中,59個中西部地區老工業城市有20個入圍,四川入選城市最多。13個東部地區老工業城市有5個城市入圍,其中江蘇常州、徐州、鎮江3個老工業城市全部入圍,并位居榜單老工業城市排名前三甲。東北地區有23個老工業城市,僅有大慶一城入圍。
此次入榜城市分布于21個省(區),省(區)數量占比接近八成。從城市來看,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全數進榜,深圳、廣州、杭州、南京、寧波、青島、武漢、成都8個城市進入榜單前十名。部分省(區)副中心城市在此次榜單中表現亮眼,其中,蘇州作為江蘇省副中心城市,排名超越省會城市南京市。
先進制造業決賽優勝集群所在城市優勢突出。全國25個先進制造業優勝集群分布在20個城市,其中深圳、廣州、南京、青島、成都各擁有2個及以上決賽優勝集群,這些城市位列榜單前十。合肥、西安、無錫、常州、東莞5個城市位列前二十,徐州、惠州、溫州、株洲、德陽5個城市位列前六十。
賽迪顧問建議,城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應注重“五新”:
第一是激發產業增長新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引導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推動傳統產業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重點進行技術改造。
第二是開創區域協同發展新方式。加快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國家新發展格局中,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合作,促進區域協同共進,著重培育一批跨區域產業發展示范試點。
第三是構建產業集群發展新模式。排名前位城市應立足現有產業集群特色優勢,加快攻克核心制造技術,強化高端創新平臺建設,構建全球化高端制造技術創新網絡,全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排名后位城市可借鑒成都-德陽協同發展模式,圍繞優勢產業以最大限度整合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資源,爭創產業集群科創新高地,形成特征鮮明、鏈條齊全,對全國產業支撐作用明顯的國內領先產業集群。
第四是再造老工業城市產業新活力。依托老工業城市現有資源和產業基礎,挖掘探索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再造產業新活力。找出發展瓶頸,打通產業堵點,結合本地產業優勢,深入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最后是建立企業梯度培育新體系。圍繞產業基礎領域和制造業重點領域,分行業打造一批規模大、技術強、品牌響的“領航型”企業和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堅持培優企業與做強產業相結合,分層培育中小企業群體,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道路,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