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國芳 梁志翔 科技日報 陳瑜
11月25至26日,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辦的第十四屆全國海洋資料同化和數值模擬研討會暨新一代全球海洋再分析產品發布會(以下簡稱“同化會”)在天津召開。本次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自然資源部所屬單位、科研院所和涉海高校等30余家單位近300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其中200余人通過線上視頻方式參會。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相文璽在會上發布了新一代全球高分辨率冰-海耦合再分析產品CORA v2.0。
圖片來源: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相文璽在會議致辭中表示,一年一度的同化會是全國海洋資料同化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探討學術思想、交流最新動態的盛會。今年是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第四次主辦該會議。海洋資料同化將海洋觀測資料與數值模式相結合,是海洋數值分析與預報的關鍵一環,直接影響著海洋環境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國家海洋信息中心長期致力于海洋資料同化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創新研發,先后自主研發了伴隨同化、多尺度三維變分、集合濾波與多尺度分析混合同化等多種同化方法和技術,并成功應用于包括海洋再分析、實況分析和數值預報在內的業務化保障系統和產品的研制中。其中,海洋再分析產品的研制,不僅需要具備豐富可靠的海量海洋觀測資料基礎,還涉及海洋資料同化、數值模擬、高性能并行計算等多個領域,學科交叉性強、技術難度大、研制周期長,體現了一個國家海洋科技發展的水平和能力。美、法、英、德、日、澳等海洋強國均研制發布了各自的全球海洋再分析產品。自“十五”以來,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利用觀測資料和數據同化方面的優勢和堅實基礎,持續開展海洋再分析研究,先后研制發布了三代海洋再分析產品,為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權益維護和國防軍事建設提供海洋信息服務和科技支撐。
相文璽強調,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將繼續堅持業務化為主導、科研與開發并舉,持續開展權威海洋信息產品研發,構建高質量產品共享服務體系,增強海洋環境保障和海洋防災減災能力,支撐和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海洋強國戰略。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相關領導在致辭中表示,同化會從2003年至2020年已經成功舉辦了13屆,在相關領域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今年是第8次由部屬單位主辦該會議。海洋資料的質量控制、同化和共享日趨重要。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從觀測手段、觀測要素、質量控制等方面入手,強化海洋觀測業務管理,推進海洋觀測數據共享,提升數據服務水平,提高海洋觀測預報、防災減災能力,為促進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保障。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負責全國海洋觀測數據傳輸業務化運行和管理技術支撐,接收、處理、管理和分發全國海洋觀測實時和延時資料,定期制作和發布各類海洋環境要素統計分析產品、再分析產品和實況分析產品。此次全球高分辨率冰-海耦合再分析產品的發布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在全球海洋再分析數據集方面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還提出了兩點希望:一是響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號召,加大自主研發力度,發展自主資料同化技術,解決自主海洋融合數據問題;二是加大共享應用,注重國內外的宣傳推廣,在應用中不斷提高。
會上發布的新一代全球高分辨率冰-海耦合再分析產品CORA v2.0,產品要素包括海面高(含潮汐),三維溫度、鹽度、海流(含潮流),海冰密集度、厚度、速度,水平分辨率為9公里,垂向分50層,時間跨度為1989至2020年,時間分辨率為3小時,包含了潮信號,是目前國際上公開發布的唯一含潮信號的全球海洋再分析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環境保障、海洋防災減災和氣候變化等領域。
研討會分為“海洋數值模擬”“資料同化方法”“海洋資料同化系統發展與業務化應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海洋參數化方案優化、數據同化、次網格過程模擬和預測預報中的應用”4個分會場,共28個專題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對海洋資料同化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應用實踐和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交流與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