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楊侖
對宇宙蒼穹的好奇和向往,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近期,一堂《走進“星星”》的科普課,讓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實驗小學學生充滿了對宇宙的好奇,一個個小小而偉大的航天夢想,在小朋友們的心中徐徐綻放。
科技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科技教育“從娃娃抓起”的戰略指導思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創新型科技人才,是關于未來國家和民族振興的長遠大計。
長春市現有中小學校1440所,中小學生84萬人。為了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科學,熱愛科學,在啟蒙教育階段注入科技基因,近年來,長春市根據青少年成長特點,以增強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不斷加強青少年科學教育,拓展科技教育渠道,引導鼓勵青少年廣泛參加科技活動,提升科學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科技教育成果豐碩,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量質齊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高位統籌施策 推動科技教育“勁頭足”
近年來,長春市按照國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精神,研究制定了《長春市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關于加強全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長春市中小學創建“科技型校園”實施方案》等統領推進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發展的系列指導性文件。長春市教育局與市科協簽訂“長春市青少年科普知識進校園系列活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為長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明確了發展方向與路徑。在雙方密切配合推動下,長春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蔚然成風,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紛紛走進各學校、走近中小學生,為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與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物理、生物、航空航天、機械工程等科學前沿知識在長春市中小學生心中“處處開花”,極大激發了學生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今年,在長春市中小學“芯一代知識少年”科普競賽活動中,近4萬人次在線上積極參與競賽答題,科學知識普及教育面逐年擴大。
解放教育集團解放校區是中小學科普教育工作的一個縮影,該校高度重視科技教育工作,把科技教育列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增強科技創新活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走進解放教育集團解放校區,就像走進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科技大世界:標準的天文探索館、創客實驗室、科學探索教室、科學拓展實驗室、儀器室……地理課上,學生湊在AR沙盤前堆出大小、高低不同的沙丘,采用投影的方法,把一圈圈的等高線通過不同顏色清晰地呈現出來;生物課上,老師正在講解染色體在遺傳學上的特點,教室內的四塊顯示屏逐一揭示遺傳路徑……把孩子們的思維帶入科學的殿堂。
凝聚社會力量 打好科技教育“組合拳”
合作出合力,合力出效力。為了調動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形成科技教育合力,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健康快速發展,2018年長春市教育局、長春市科協、中科院長春分院共同發起成立了長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及長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聘請在長四位院士為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為長春市科技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智力支持和專業引領。
“青少年科技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的成立在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領域開了先河,對促進青少年科技教育向標準化、專業化、體系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得到了中國科協高度認可和贊譽。在“長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支持下,集結中科院長春分院、吉林大學等科研專家共同組建了“科普宣講團”,廣泛開展“科普專家進校園”活動。三年來,共舉辦科學知識講座近百場,十余萬名青少年受到最前沿的科技教育。
由市教育局、市科協共同組織成立了“長春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召開了長春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領導機構,促進了長春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發揮了科技輔導員的作用,提高了長春市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加強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建設。市教育局與市科協共同評選了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長春市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長春市城鄉規劃展覽館等13家單位為首批科普示范基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開展了青年系列科技教育活動。
組建了長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專家庫。由科研專家、科技教育工作者等140余人組成,加強了長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智力保障和專業引領。
發揮骨干力量 建設科技教育“主力軍”
青少年科技教育隊伍建設是做好科技教育工作的主力軍,發揮骨干力量是青少年科技教育隊伍建設的關鍵點。長春市中小學德育工作促進中心李群山科長、市第二實驗小學凈月分校叢楓校長、朝陽區教育局趙慶全老師,他們從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三十余年,一直不遺余力奮戰在長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一線上,為培養壯大科技輔導員隊伍,深化學生科技教育工作,他們殫精竭慮,經常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研究編印了《中小學科技教育活動指南教師指導用書》《中小學科技教育活動指南學生系列叢書(1—6冊)》《長春市小學生科學知識競賽題庫》等教育教學與實踐活動用書;組織培訓、開展各類競賽活動,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是長春市科技教育主力軍的優秀代表。
幾年來,市教育局、市科協按照《加強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等級評定標準,分批分級對全市科技輔導員進行了專業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訓科技輔導員5000人次。通過系列理論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訓練,長春市科技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明顯提升,涌現了汽開區進修學校馬軍、五十六中學柏峰、師大附小甄慶祝、吉大附小李輝、宋家小學楊賢軍等一批科技專門人才和骨干精英。
長春市還積極發揮職業教育優勢,聚焦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建設一批教學名師工作室和企業技能名師工作室,持續提升雙師型教師占比。支持職業院校聘請行業企業技能大師,發揮大師工作室輻射作用,定期組織“技能大師”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將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引入教學,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進課堂,積極搭建“雙創”平臺基地和創客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普及提高并重 培育未來科創“新希望”
今年,市教育局與市科協、中科院長春分院共同開展了航空航天科普教育進校園活動。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戰略科研工作者王旌堯在“六一”兒童節來到學校,以《飛天》為題為全校師生進行航空航天知識講座并向全國直播,線上觀看直播人數達到15.06萬人,不但普及了科學知識還弘揚了科學家精神,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多年來,朝陽區教育局作為長春市首個科普教育示范區,始終把科技教育作為全區中小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開展具有朝陽區特色的科技輔導員培訓和“陽光杯”科技創新競賽活動,全面促進師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科普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目前“陽光杯”競賽活動已連續開展了11屆;科技教育課程是長春市實驗中學校本特色課程之一,學校通過定期開展科技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形成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市第二實驗小學凈月校區持續深入開展校園科技小發明、小實驗、小制作活動,全面培養同學們動手創作能力;二道區依托108中學堅持舉辦校園科技節,充分發揮科技社團骨干作用,通過科技作品展示和科技體驗活動致力于普及科學知識;解放大路小學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輻射作用,構建科技教育聯盟,積極助推全市學校科技教育工作的蓬勃發展;新區英才學校邀請長春市農科院,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學研究院專家到學校現場指導校園園藝科技活動;雙陽區濱河實驗學校在張慶華校長的帶領下,學校每個地方都洋溢著濃厚的科技氛圍,形成了“班班有項目,人人學科技”的局面;長春市136中學牽頭建立了由小學生、高中生、大學生、指導教師和家長共同參加的“科學聯盟社團”,積極參加全國第五屆“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科學影像項目活動,開展了“長春市中心城區水資源與生態環境調查”方面的科學考察研究,形成了課題研究報告,并制作出內涵豐富的科考影像,把科技教育活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長春市不斷創新升級科普內容與形式、科普方法與手段,積極打造科普教育新品牌,2018年在全市評選命名了40所“科技型校園”,發揮了比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市教育局與市科協共同組織開展了“大手拉小手”科普希望行、“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組織青少年走進展覽館、科技館、天文臺等參觀體驗活動,引領青少年走進科技世界,感受科技魅力;動員各級各類學校挖掘校園空間的科技元素,通過科普長廊、宣傳櫥窗、影視廣播等文化宣傳方式,營造濃厚的科技環境氛圍。堅持不懈的科學普及教育,發現并培養了一批批熱愛科技創作、善于動腦動手、勇于探索實踐、追求科學真理的科創特長生。他們在“童鑫杯”陸海空模型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大賽、高校科學營、“英才計劃”等學習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色,收獲頗豐。
在青少年創新大賽上,長春市選手基本包攬省賽一等獎,代表吉林省參加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近三年在全國創新大賽上獲金獎十余項。
2018年,在全國青少年航天航空錦標賽(此項賽事為全國青少年航天航空模型競賽的最高等級賽事),由長春八中、附中明珠校區、汽開區二實驗學校組成的長春市代表隊取得了2個項目團體第三和3個個人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在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省級選拔賽中(2017年-2019年),長春市在綜合技能、VEX工程挑戰賽,FLL工程挑戰賽,機器人創意比賽中榮獲省級冠軍共33項并代表吉林省參加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比賽。其中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在2018年榮獲中國青少年機器人VEX工程挑戰賽高中組全國亞軍,也是吉林省在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歷史上的最好成績。長春市第五十六中學在綜合技能初中組賽項中連續3年榮獲銀牌,在吉林省名列前茅。目前長春市機器人競技水平和成績在全省排名第一。
2021年度長春市共有11所學校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29所學校被吉林省科協評為“吉林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動特色單位”。其中,吉大力旺小學多年來以創客常態化培訓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渠道,周期性地帶領學生在國內外參與各類競賽,還將多年來在創客教育以及教育教學方面的工作成果以著作的形式出版發行。他們在核心素養和學科融合思潮下,全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融合、信息技術與科學融合的理論和實踐探究工作,突破學科壁壘,助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第一實驗中海小學和銀河小學堅持每年開展科技節活動,每次均歷時3周左右,活動包含航模競賽、機器人編程競賽、知識競賽、科技長廊、科普宣講、科技幻想畫、科技小制作等主題活動,旨在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展示特長、增長興趣,孩子們在科技節中體驗科技的神奇與魅力,獲得科技創新王、科技小達人等榮譽稱號。科技節期間涌現出的優秀學生及作品推選參加國家、省市級大賽,多次獲獎。
在全國“雙減”形勢下,長春市堅持普及與提高并重,通過課程開發、基地建設、師資培訓、科普宣講、創客項目、各類競賽等多種途徑與方式,為廣大青少年創造了有利的科技教育環境與條件,各類校內科技社團遍地開花,使長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蓬勃開展,涌現出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青少年,成為長春市創新型城市發展和國家未來科技創新人才的后備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