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和喜 王雁語 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11月23日,“廣西第一跨海大橋”龍門大橋東岸錨碇填芯混凝土正式開盤澆筑。截至11月24日14:00,東錨碇填芯方量達到1.2萬立方米,實現單日破萬目標。
龍門大橋東錨碇澆筑現場。覃和喜攝
據介紹,龍門大橋東岸錨碇填芯混凝土澆筑總任務量為4.7萬立方米,采用一次性連續澆筑,將創下世界海中錨碇單次連續澆筑方量的新紀錄。大橋東岸錨碇采用“大直徑樁+二期槽”的圓—矩咬合樁支護結構,為世界首創、業內首次使用。該工藝能夠高效施工的同時有效降低建設成本,同時節省作業工期。東岸錨碇基坑開挖平面為90米直徑的圓形,基坑內澆筑8米厚C20填芯混凝土,填芯鋼筋總用量達到460噸。
在施工現場,建設者熱情高漲、持續作戰,現場各項環節高效有序推進,運輸車輛來回穿梭,機器運轉不停,全力以赴保障東錨碇安全、優質、高效建設。
據悉,面對填芯混凝土澆筑方量大,混凝土溫控要求精準性高等困難,龍門大橋項目指揮部圍繞施工重難點展開攻堅。一是充分協調各方資源,組建近300人的攻堅團隊,同時投入勞務人員260余人,滿足現場連續作業需要;二是做好統籌組織,成立材料保供、試驗檢測、現場施工、交通保障等18個小組,細化分工,強化交底,充分確保各個環節落實到位;三是提前謀劃、過程把控,備料及時確保原材料充足,配置11條混凝土生產線,共投入混凝土運輸車90輛、汽車泵10臺,最高每小時可生產600方混凝土,確保材料供應。根據目前的澆筑進度,本次東岸錨碇填芯澆筑預計5至7日左右完成。
龍門大橋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廣西目前規劃建設的“第一長跨海大橋”,廣西首座單跨超千米的特大橋。路線全長7.6公里,其中橋梁長6007米,大橋主橋采用主跨1098米單跨吊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滿足20000GT郵輪通航要求。作為北欽防一體化的重大基礎設施支撐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打通廣西濱海公路的“卡點”,大大縮減防城港與欽州港的時空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