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聚焦
最強超導量子計算機“上新”
IBM公司宣稱,其已經研制出了一臺能運行127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鷹”,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據悉,該公司計劃2年后推出超過1000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2019年谷歌“懸鈴木”處理器實現了量子霸權,該處理器包含54個量子比特;此后,中國科技大學推出了62個量子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研制出超過100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表明這項技術具有可拓展性。
科“星”閃耀
可控蛋白質功能的納米“計算機”研制成功
創建用于精準醫療的納米級計算機,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科學家和醫療機構的夢想。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研制出一種納米“計算機”,可控制參與細胞運動和癌癥轉移的特定蛋白質的功能。該研究為構建用于癌癥和其他疾病的復雜設備鋪平了道路。
驀然回“首”
三十年前理論預測的西格瑪孔首獲證實
科學家之前認為,觀察亞原子結構超出了目前直接成像方法的分辨率能力,幾乎不太可能實現。而捷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首次觀察到鹵素原子周圍不均勻電子電荷分布,從而證實了一種理論上已預測但從未直接觀察到的現象。與對黑洞的首次觀測相比,這一突破有助于理解單個原子或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化學反應,開辟了一條改進各種材料及其結構特性的新途徑。
量子計算機模擬重子首次實現
加拿大和英國科學家首次在量子計算機上模擬了基本量子粒子——重子,最新研究使科學家能借助量子模擬研究中子星,了解更多宇宙早期的情況,并發掘量子計算機更多革命性的潛力。
基礎探索
全球第二例艾滋病自愈者出現
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拉貢醫學研究所免疫學家徐宇研究團隊發現了第二例未經治療而自愈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這名新發現的“埃斯佩蘭薩患者”體內超過11.9億個血細胞和5億個組織細胞中,科學家沒有檢測到完整的HIV基因組。
新發現填補人類基因組圖譜空白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研究人員制作了一份人類基因組的單細胞染色質圖譜,確定了240種多基因特征和與疾病特征相關的細胞類型,并注釋了非編碼DNA變異的風險,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遺傳學與疾病之間的聯系。
技術刷新
新全息相機揭示更多“隱秘角落”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高分辨率相機,采用“合成波長全息術”將相干光間接散射到隱藏物體上,這些物體再將光散射回相機,通過重建散射光信號而呈現隱藏的物體。利用它,人體的皮膚到骨頭將一覽無余,甚至還能看到角落和散布四周的介質,如霧氣等。
模擬光合作用的光動力催化劑問世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光合作用,即植物用來生產糖分的光驅動過程,設計了一種可以吸收光并用光來驅動各種化學反應的新型光催化劑,其產生的反應能用于合成藥物或將廢物轉化為生物燃料及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本欄目主持人 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