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21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國鐵集團)獲悉,全長681公里的川藏鐵路新都橋至波密段各標段相關工程招標工作已順利完成,共39家施工和監理企業(含聯合體)中標17個施工標段,目前正在北京交易中心網站和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上公示,公示結束后將于年底前相繼開工建設。
新建雅安至林芝段,全長1018公里,為川藏鐵路難度最大路段,橋隧比達90%以上。2020年11月,開工先期部分工程建設。這次完成招標的新都橋至波密段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及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林芝市境內,長681公里。
“顯著的地形高差”“強烈的板塊活動”“頻發的山地災害”和“脆弱的生態環境”,是川藏鐵路建設四大極具挑戰性的難題,其中“頻發的山地災害”被科學界認為是決定川藏鐵路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影響因素。
如何最大限度規避地質災害易發區?
今年3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崔鵬在報告上透露,其合作研究團隊目前已在特大災害發育機理、災害動力演化規律、古災害事件重建三個方面取得進展,勘探了區域工程地質環境,查明了鐵路沿線12條活動斷裂的幾何學和活動特性,完成了工程地質分區評價,闡明了板塊運動的工程地質效應,確定了潛在地質風險區域,定量評估了多尺度災害風險,提出避災選線-線路優化-風險防控的技術體系,研究了超長隧道工程防控技術,建立了川藏鐵路災害風險綜合防治體系。
川藏鐵路建設有著強大的科技支撐。2021年5月23日,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揭牌。中心將聚焦川藏鐵路建設運營工程需求,堅持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為使命,重點圍繞川藏鐵路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災害防護、裝備研制、運營管理等任務,搭建技術創新平臺,組織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和技術方案論證,構建大數據智能支持、檢驗檢測和咨詢培訓等全鏈條服務體系,推進創新成果轉化。
川藏鐵路起自四川成都,終到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設計時速120-200公里、雙線電氣化。其中成雅段140公里、拉林段435公里,已分別于2018年12月28日和2021年6月25日開通運營。來自國鐵集團消息,目前“新建雅安至林段”已先期開工的“兩隧一橋”(色季拉山隧道、康定2號隧道、大渡河特大橋)14個工作面和2021年3月開工的雅安至新都橋、波密至林芝段81個工作面,正在優質高效地推進施工,各項工程進展順利,形成了會戰態勢和良好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