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通訊員 杜艷娟
歲月早已在牛彥文臉上留下痕跡,他也不再是剛上班時那個手到病除的“機械醫生”小牛,而是成了廣州水務工程的項目負責人“老?!?。快三十年過去了,唯一不變的就是他身上的這股子能伏下身,鉆進去,學個透的勁。
牛彥文。 杜艷娟 攝
牛彥文是一名“鐵二代”,受父輩感染,1989年來到原中鐵一局機械設備經租站工作,被安排到修理廠修理車間學習內鉗工。
當時經租站是以設備租賃為主要的機械單位,有很多美、歐、日本進口的吊車、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翻斗車等先進車輛設備,因此對維修工的要求也很高。牛彥文的師傅技術高超、經驗豐富,愛學習的牛彥文塌下心來跟著師傅學技術,并暗暗下決心將來也要像師傅一樣,當一名手到病除的“機械醫生”。漸漸的,牛彥文的技術被大家認可,每每遇到問題,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
但牛彥文并不安于現狀,他在工作之余開始自學考試,收到了長沙鐵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三年深造后,拿到大專學歷的牛彥文,再次回到了中鐵一局,并先后參與了銅黃一級公路、洛湛鐵路二期、秦沈客專、久永鐵路等工程建設,并從機械修理崗位走向管理崗位。
2013年,中鐵一局橋梁公司為了進入海外市場“招兵買馬”,牛彥文主動報名來到斐濟項目。中鐵一局斐濟公司購買了一批價值8000萬人民幣的工程機械,在異國他鄉,牛彥文再次展現出超強的學習能力和高超的機械管理技術,玩轉這些“大家伙”來駕輕就熟。
斐濟項目施工現場。受訪者供圖。
斐濟納布瓦魯公路升級改造項目完成后,三個分部的建安產值基本相等,但機械費用對比顯示,牛彥文所在的一分部機械使用費用最少,因此項目利潤也最高。牛彥文的能力被斐濟公司領導看在眼里,項目完成后就被借調斐濟公司工作。去了以后,他一邊組織對多個項目退下來的260多臺套機械設備做好維修保養,一邊根據當地的市場需求出租閑置機械設備,為斐濟公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2019年,中鐵一局橋梁公司廣州水務工程指揮部成立,這是橋梁公司拓寬水務工程新領域的試點,從未接觸過水務工程的牛彥文迎接挑戰,成為康樂清污分流項目和2019年管網大中修項目的負責人。
牛彥文虛心向業主請教,向專業隊伍學習,甚至向善于治水的大禹“請教”。“水在疏而不能堵,清污分流與大禹治水有著同樣的道理?!迸┪恼f。
康樂清污分流項目,多條渠箱位于城中村,人員、車流密集,施工場地狹小。為了了解情況,牛彥文揭井蓋、鉆渠箱、測水位、探流向,深入第一線了解微型注漿鋼管樁、微型頂管、拖拉管等各種工藝工法,率先打響了第一槍。為了盡快達到12條渠箱開閘的條件,他組織隊伍沿渠箱兩岸排查,疏導污水進入附近污水市政管網,改變了隊伍以往以堵為快的做法,目前2條渠箱已通過廣州市水務局驗收,成為海珠區驗收最早的渠箱。
大中修項目與其它清污分流項目不同,是派單制任務,面對的是多年積留下來的管道病害問題,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施工中,牛彥文與專業非開挖作業人員學習環氧樹脂玻璃纖維布加高壓氣囊點修復、CIPP原位光固化修復、鋼圈內襯修復、短管內襯法等工藝工法,充分了解分包方使用的材料價格、設備和人員投入情況,對非開挖管道修復的成本和利潤進一步掌握,同時還與勘察設計一起跑現場,與設計一起討論并制定方案、概算等,往往一個任務做出幾套方案,從中優中選優。
“有問題,找‘老?!保霈F險情,業主首先想到的就是牛彥文。接到任務后,牛彥文二話不說就將好不容易搶到的回家過年的車票退了,帶著5名工人,一干就是5天,直到路面恢復通行,讓周圍居民過個好年。
廣州水務項目施工現場。受訪者供圖。
還有一次險情發生在去年“五一”前夜,牛彥文通過了解得知這個地方之前已經出現過三次險情,他判斷問題絕不會簡單,為消除社會影響,他連夜組織設備、材料填平塌陷坑洞,鋪好地磚,第二天就組織人員摸查,找業主索取周圍管線資料,經過幾天摸查,終于找到了此處塌陷的根本原因,他迅速制定方案并通過專家論證,施工完成到現在已經1年多了,這個地方再也沒有出現過險情或者地面變形的情況。
牛彥文說,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適應不同的崗位,才能獲得永續的價值,成為不被淘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