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六屆科技外交官創新資源對接活動以“線上”方式展開。實習記者張佳欣攝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國際科技合作面臨不斷變化的新形勢與新挑戰。11月18日,第六屆科技外交官創新資源對接活動如期舉行。
與以往不同,本屆對接活動首次以“線上”方式展開。來自德國、瑞士、意大利、歐盟、加拿大、巴西、阿聯酋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大使館,以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外交官員,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科研院所及技術轉移機構的200多名參會人員如約“云”上,共赴這場由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主辦,創為信國際技術咨詢(北京)有限公司承辦聚焦全球優質創新資源的“大派對”。
在各國科技外交官創新資源介紹環節,德國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何安雅介紹了近幾年來中德在氣候、工業、生物醫藥、教育等領域開展的6次雙邊研究合作。她表示,中德合作的主要指導原則在于,應用科學領域的合作需要自由的市場準入和雙向的技術轉讓。同時,也要利用國家平臺,如“工業4.0”戰略和職業教育等開展雙邊項目。在聯合項目、雙邊資金方面,應提高透明度和開放度。此外,她還鼓勵雙方積極交換科學數據、評估體系等。
瑞士駐華大使館首席投資官兼瑞士商業中心副主任陽光娓娓道來,用視頻、案例介紹了瑞士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他認為,瑞士的企業在創新方面取得眾多成就的原因有三:一是在發展過程中,既繼承又創新;二是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既開放又獨立;三是為確保未來發展,既穩定又進取。
意大利、加拿大、巴西等國的外交官們也一一分享了本國的科技創新理念和成果,并表達了對國家間合作機會的企盼。例如,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羅艾德指出,加拿大除了擁有世界領先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還有先進的ICT行業。此外,政府向五個產業主導的超級集群投資了9.5億加元,擁有推動長期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意大利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桂迪則表示,中意雙邊合作影響力巨大,她呼吁兩國加強現有合作,創建聯合實驗室等。
巴西駐華大使館科技創新處參贊范天陽介紹道,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在過去20年中,兩國的雙邊貿易值逐年增長。中巴全領域合作遍地開花,尤其是生物醫藥、健康產業領域。以疫苗研發為例,中國科興與巴西的布坦坦研究所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兩國已成功地合作研制出新冠疫苗——克爾來福,這也是目前在巴西使用的主要疫苗。未來,也期待中巴可以在健康領域進行更多合作。
在隨后的生物醫藥創新合作高端論壇上,專家通過對話,揭示當前形勢下國際科技合作的發展態勢,分析中國與各國間生物醫藥領域國際合作的趨勢挑戰、特色做法及未來重點方向,深入研討疫苗全球研發與供應體系等熱點與前沿話題,為北京地區加強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合作帶來了許多啟示。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侯云指出,本屆科技外交官創新資源對接活動聚焦生物醫藥領域,融入各國創新創業資源,通過各位科技外交官搭橋引路在此開展對接交流,促進了合作。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進一步優化國際發展環境,著力推動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加快與國際接軌,促進更廣領域、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科技合作。
關鍵詞: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