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佳妮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11月15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正式開市。常州國家高新區——同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原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成為全市首批登陸北交所的上市公司。這是該區持續支持中小企業、著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帶來的發展成果。
常州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記者了解到,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冊成立,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第一家公司制證券交易所,瞄準的是“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個戰略目標。
開市首日,首批上市的81家公司體現了鮮明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征。其中,占比87%的公司來自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而有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北交所的設立及其市場定位,與常州確立的以制造業為核心的產業基礎、“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的城市定位精準匹配,這為廣大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資本平臺。
多年來,常州國家高新區高度重視企業上市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配套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加速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壯大資本市場的“高新板塊”。
如何讓企業推進上市有信心、有思路、有辦法、少走彎路、節約成本?
常州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我們把推進企業上市發展作為提升發展水平、發展能級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一流的營商服務品牌,做到思想再重視、政策再完善、措施再細化、協同再加強、責任再落實,切實通過上市企業的培育,進一步釋放實體經濟的活力,增強發展動能,提高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高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常州國家高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尤其今年來,常州高新區企業上市工作實現高舉高打,不斷加大上市后備企業的培育力度,選育出一批質地優良、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后備企業,爭取早日在科創板和創業板發行上市。
天合光能52.52億可轉換公司債券獲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核并通過注冊,成為目前科創板最大規模的可轉債項目。這也是該區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再融資項目。
天合光能募投項目的實施,將使企業在210組件的行業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也將帶動全區光伏新能源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同惠電子是一家集研發、制造、營銷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9年被評為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企業在常州高新區科技人才與產業政策等支持下,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產品,依托建立的江蘇省磁性元器件智能電子測量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成功研制出元器件參數測試儀、電力電子測試儀、電氣安規測試儀、自動測試系統等系列首臺套產品,這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應用于國際元器件巨頭TDK、普思,國內華為、比亞迪、富士康等電子廠商,以及各地計量系統、各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等單位測試體系。
常州高新區管委會供圖
去年來,同惠電子又新增投資3.3億元,建設包含智能化電子測量儀器生產制造和研發中心項目在內的新廠區。建成后,將形成年產元件參數測試儀器18550臺、繞線元件測試儀器20420臺、電氣安規測試儀器8290臺、電阻類測試儀器6890臺、電力電子測試儀器系統600臺、電力電子測試儀器單機8000臺、臺式數字多用表2250臺的生產能力。
今年10月,新廠區一期建成并正式開業運營。
“公司從精選層掛牌公司轉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后,我們將借助北交所平臺不斷規范治理、提高公司知名度,進一步聚焦智能化電子測量儀器的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公司經營業績,致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電子測量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也將更好地回饋廣大投資者,為地方經濟做出更大貢獻。”同惠電子董事長趙浩華表示。
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區創新層掛牌企業5家,占全市近6成;“新三板”掛牌企業57家,占全市半數;全區新上報獲批市級重點上市后備企業34家,一般上市后備企業41家,后備數量位列各轄市區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