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近日,微博上流傳一則消息稱,美國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被推遲,原因是“技術不成熟”。
有網友進而質疑,為什么美國能在50多年前把航天員送上太空,到了“芯片時代”反而不行了呢?眾所周知,上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旬,美、蘇兩國圍繞“太空競賽”展開了激烈競爭,期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組織實施了一系列代號為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gram)的登月飛行任務。盡管代價巨大,但這項計劃最終創造了歷史,成功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串人類的腳印。
2017年12月,在距離人類上一次登月近50年后,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太空政策1號令 (Space Policy Directive 1),指揮NASA將航天員重新送回月球。兩年后,時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布里登斯?。↗im Bridenstine)宣布,新的登月任務將以阿波羅的雙胞胎姐妹“阿爾忒彌斯”命名,NASA將在五年內有計劃地讓包含男性與女性成員的第一組航天員登上月球。
作為阿爾忒彌斯任務(Artemis Mission)的第一步,NASA原定將于今年11月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發射無人繞月飛船阿爾忒彌斯一號,以對其研發的深空探索系統進行測試。然而到了10月底,有消息傳出,原定的發射計劃已被取消,飛船的發射時間將不會早于明年2月份。
那么,阿爾忒彌斯一號是否真如網友所說遇到了技術性難題? NASA為什么要推遲飛船的發射?誰該為NASA的這一決定買單呢?
明查
技術,成熟了嗎?
首先,登月延期“與技術問題有關”的說法并不全然是空穴來風。
《紐約時報》在今年3月18日發表的一篇長文顯示,今年1月,NASA針對阿爾忒彌斯一號關鍵組成部分重型運載火箭——航空發射系統(SLS)芯級進行了初次“熱火”測試。試驗中,由于SLS系統的一個元件出了故障,導致計算機主動關閉了發射引擎,整場點火只持續了約1分鐘,遠未達到原定的8分鐘點火目標。
為解決這一問題,NASA安排了第二次熱試車,目的是收集到所有必須的數據,以確保火箭的正常運行。然而,就在試驗日即將到來之時,NASA的工程師們在一次周末的常規檢查中又發現,SLS芯級上一個用來提供液氧的閥門出了故障,致使原定的測試不得不延期。
盡管意外不斷,SLS系統的故障問題最終還是得到了解決。在3月18日進行的第二次測試中,SLS系統的四個引擎被全部點燃后,持續點火了499.6秒,順利實現了原定的測試目標。之后,NASA又在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太空中心(Stennis Space Center)對SLS的芯級進行了長達15個月的關鍵試運轉測試(green-on tests),并且在2021年4月22日將經受過檢驗的SLS飛行組件送離了斯坦尼斯。作為NASA近年來最得意的作品,SLS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自稱為有史以來打造的最強大的運載火箭,也是整個阿爾忒彌斯一號發射任務中的重要一環。有人好奇,NASA為何不直接使用50年前將阿波羅十一號送上月球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反而要大費周折地去開發新的SLS系統?
NASA在其官方廣播節目“休斯頓我們有個廣播”(Houston We Have a Podcast)中對此回應稱,此次探月任務與50年前的登月計劃在目標上有本質不同,NASA希望能把從繞月和登月經驗中獲取的知識運用到未來對火星登陸的探索和研究中。
因而在運載火箭的設計和選擇上,NASA有意使用了新的火箭運載技術,在SLS的芯一級兩側安裝了兩個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且在第二級使用了液氫發動機(ICPS)。這使得SLS比“土星五號”能夠多產生15%左右的推力,從而為NASA探索月球、火星等深空領域奠定了技術基礎。
重型運載火箭航空發射系統(SLS)2021年10月1日,NASA在其官網宣布,已經完成了對SLS火箭引擎的一系列A-1標準測試,并做好了執行阿爾忒彌斯月球任務的準備。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當地時間10月21日,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已經將獵戶座飛船架在了其研發的SLS系統上。
肯尼迪航天中心內,一艘獵戶座飛船被堆疊在SLS火箭上。CNN撰文稱,架設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這一組件已做好迎接最后階段測試的準備,等待2022年2月12日至27日間發射窗口的到來。一旦通過測試,它們就會被送回航天中心的飛行器裝配大樓(Vehicle Assembly Building)以等待真正發射。此言似乎暗示,阿爾忒彌斯一號的發射已十拿九穩。發射,為何延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可能導致了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被迫推遲呢?
在谷歌上檢索與“阿爾忒彌斯一號推遲發射”相關信息,不難發現,包括CNN、《紐約時報》和《商業內幕》在內的多家媒體提到,阿爾忒彌斯一號發射時間的調整,與全球新冠大流行和以“艾達”颶風(Hurricane Ida)為代表的惡劣天氣不無關系。
太空網站(space.com)發布于去年5月16日的一篇文章顯示,新冠大流行導致NASA不得不推遲了其針對SLS展開的一系列關鍵測試。由于病毒肆虐,原本承接著要對SLS系統芯級進行幾項最為關鍵測試任務的斯坦尼斯太空中心被迫在2020年3月中止了幾乎所有的現場工作。此舉直接影響了阿爾忒彌斯一號發射任務的工作進程。
NASA官網上的一份公開文件則顯示,盡管斯坦尼斯的工作人員們最終頂著巨大的防疫壓力回到了工作場,并且依照防疫規范調整了一系列工作流程。然而,就在一切按部就班進行時,2020年8月,7場連續不斷的颶風和熱帶氣旋從墨西哥灣北上,席卷了斯坦尼斯,導致中心不得不停止運作,測試被再次延后。
直到2021年4月,斯坦尼斯才終于完成了對SLS芯級的關鍵試運轉測試,然后在8月開啟了對RS-25單引擎的第六輪熱火試驗。但在8月底,一場僅次于“卡特里娜”的致命颶風“艾達”襲擊了美國路易斯安納州,且毫無意外地又影響了斯坦尼斯。
不難理解,作為精密科學的航空航天為保障任務順利進行,需要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測試。而疫情、颶風等諸多計劃外的因素打亂了測試進度,導致了發射任務無法按時完成。不過,疫情和颶風僅僅回答了導致登月計劃延期的“天災”的部分。NASA現任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在11月9日一場媒體電話會議上接受CNN采訪的回答則揭露了此事中“人禍”的因素。
按照尼爾森的說法,貝索斯(Jeff Bezos)所領導的藍色起源公司需要為NASA無法按計劃推進阿爾忒彌斯任務負重要責任。
因在與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爭奪和NASA合作開發載人登陸系統(HLS)的競爭中被舍棄,藍色起源在不滿之下將美國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NASA同時支持兩家公司對著陸系統的開發。
若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此事,便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兩個人,搶著向NASA伸手要錢求合作。
在長達7個月的訴訟期內,NASA被明令禁止就HLS話題與SpaceX進行任何接觸。直到11月5日,在聯邦法官駁回藍源對NASA起訴的后一天,尼爾森才找到機會和SpaceX的總裁肖特韋爾就HLS進行了首次交談。
與此同時,尼爾森還表示,往屆國會并沒有給予載人著陸系統足夠的資金支持。2021財年,NASA為HLS計劃申請的預算是33億美元,但國會最終只給了8.5億美元。
2020年9月,《福布斯》雜志曾發表文章稱,NASA當時預估完成整個阿爾忒彌斯計劃大概需要花費280億美元,被視為本世紀極具“性價比”的投資。
而NASA發布于今年4月19日的一份官方文件卻顯示,NASA預估到2025財年為止,阿爾忒彌斯任務的總花費預計將達到860億美元。
當地時間11月9日,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稱,NASA已在當天宣布,由于阿爾忒彌斯一號發射任務延期,相應地,二號和三號的發射日期也將被延后。NASA預計將在2025年完成阿爾忒彌斯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任務,這意味著美國已不可能完成特朗普政府制定的在2024年前重返月球的任務。綜上所述,阿爾忒彌斯一號確實在項目測試過程中遇到過技術問題,但該問題已經被解決。此外,阿爾忒彌斯任務中所使用的航天技術與半個世紀前的阿波羅計劃有很大不同,不能放在一起等量比較。
導致阿爾忒彌斯登月任務被推遲的因素多種多樣,除疫情和極端惡劣天氣的直接影響外,貝索斯和馬斯克的“互掐”以及研發資金的短缺也阻礙了項目進程的正常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