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然 馮凱 孫鎮江 莫國強 孫嘉隆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檢測時,請攜帶身份證,主動出示‘蘇康碼’,接受體溫檢測,規范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離。”11月8日早晨,位于江蘇省常州市中心的天寧區蘭陵街道管控小區,再一次分時段有序進行全員核酸檢測。
一早,社區志愿者3人一組進入單元樓,挨家挨戶通知居民分批分時段下樓進行檢測,并在各個小區大屏幕滾動播放、大喇叭實時喊話。
周鵬/攝
當天,僅常州市公安局天寧分局就出動300多警力,在檢測點、街道口等進行引導和維護秩序。
記者了解到,2日,該區發現2例確診和1名無癥狀感染者后,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并迅速按照“一級響應”要求,第一時間開展排查管控、隔離轉運和流調溯源等工作。
那么,之前已經進行首輪全員核酸檢測,為什么仍要反復核酸檢測?
近日,針對隔離小區市民關心的問題,記者連線了相關專家, 聽聽他們怎么說。
一次核檢得不到真實結果
在常州市天寧區政府副區長管黎芳眼里,流調排查、封閉小區、隔離觀察、核酸檢測、協查通報、環境消殺……成為疫情防控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莫國強/攝
記者注意到,常州對于實施疫情防控規定和措施非常“強硬”,在相關《通知》中明確提出,“對不服從依法管理、妨礙疫情防控的違法行為,將及時采取措施,確保依法妥善處置,切實維護疫情防控秩序”。
“我們對封控、管控區居民的報警求助及時回應處置,主動會同社區、物業、志愿者等力量,積極幫助解決居民的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常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汪勤永說。
此次疫情經專家研判,天寧區蘭陵街道九洲新世界花苑君璽、天寧區蘭陵街道工人新村南,劃定為中風險地區。這兩地涉及12個社區、3個村,約8萬名居民,是常州重點控制區。
“發生后,我們立即對進行了封控,對重點樓棟住戶實施入戶核酸檢測采樣,并將樓棟居住人員全部連夜轉運至隔離點集中隔離,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管黎芳說,目前,在所核檢人員中雖然沒有發現陽性,但不能放松,必須確保疫情防控無漏洞、無死角、無盲區,千方百計把疫情蔓延風險降到最低。
一次乃至多次核檢得不到真實結果。這是為什么?
“由于中高風險地區可能存在社區傳播或隱匿性傳播等原因,這一地區人群是‘應檢盡檢’的重點對象,因此需要開展重復多輪檢測。”江蘇省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公共衛生)、江蘇省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說。
周鵬/攝
常州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江淑芳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初期,往往存在底數不清,致使出現社區、家庭傳播等嚴重問題。這在國內已經有不少深痛的教訓。
專家介紹,核酸檢測是最有效的篩查手段和確診科學依據。目前,常州確診病例病毒已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確認為德爾塔變異株,與我國西北疫情病毒基因組高度同源。
這種新冠病毒的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和隱匿性。核酸檢測的時候,如果體內病毒濃度不夠,低于檢測限,就可能檢測不到;另外,可能不同的人采樣的手法不同,未能采集到合適的部位,可能造成漏檢;最后就是可能有少部分感染者存在間隙排毒現象,而采樣只是一個時間點,就有可能造成漏檢。
如在沈陽、河北、廣東、南京、揚州等地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曾多次進行了大規模核酸檢測,特別是高風險地區甚至開展了多輪全員核酸檢測,也未檢測出。
其中,今年1月14日河北新增確診病例中,有一例6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第7次檢測才呈現陽性;浙江寧波也有一確診病例,直到第6次核酸檢測才呈陽性。
在江淑芳看來,多輪大規模核酸檢測,是為了盡快把潛在人群中的感染者找出來,更精準地實施防控,盡早發現感染人群,切斷病毒傳播鏈條,因此及時開展重復檢測是很有必要的。市民應嚴格遵守規定、自覺配合各項疫情防控規定和措施。
氣溶膠噴濺場所更應重防
專家提出,醫院發熱門診、確診病例停留地、核酸檢測點等,這些都是有氣溶膠噴濺風險的場所。在疫情期間,也隨時會出現無癥狀感染者甚至感染者。因此,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市民,都必須增強防控意識、個人防護到位、監督檢查到位,避免發生感染。
用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管理科科長,曾擔任常州應急核酸采集醫療隊(南京隊)領隊楊樂的話來說,“在這樣一個氣溶膠噴濺場所,核酸檢測中可能有感染者存在間隙排毒現象,而采樣只是一個時間點,就有可能造成漏檢。”
之前,南京通報的新增確診病例流調中,有一名確診患者只有兩歲,隨家人排隊做核酸檢測期間與確診病例接觸后被感染;揚州市廣陵區灣頭鎮聯合村由于核酸檢測點設置不規范、現場組織混亂,在該檢測點與確診患者核酸檢測混采陽性進行復檢時導致群體感染。
專家呼吁,在國內檢測點出現的聚集性感染并非個案。德爾塔變異株病毒載量高、呼出病毒濃度大、傳染性極強。目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切不可麻痹大意,絕不能覺得好像沒事,就放松警惕。
“市民去醫療機構、全員核酸采樣點、接種疫苗等,要提前做好個人防護,及時關注自身健康狀況。當出現了輕微的咽痛、乏力,或者胃腸道癥狀、嗅覺障礙、味覺障礙等癥狀的時候,應立即前往就近具有發熱門診(診室)的醫療機構就診,如實告知14天活動軌跡及接觸史,就診過程中要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常州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姚澄說。
楊樂重點介紹了相關防護“招術”:
采樣前,要準備好口罩、紙巾,最好是乘坐私家車、騎車或步行前往采樣點(特別是中高風險區);
在采樣點,要聽從工作人員的引導,有序排隊等候,全程佩戴好口罩,不要扎堆聊天,保持一米線距離;
鼻拭子采樣時,可能出現鼻部酸癢感,刺激打噴嚏,應立即用紙巾或手肘遮擋,如出現刺激性干咳、惡心、嘔吐等癥狀,做深呼吸調整;
采樣結束,一定要立即戴好口罩并迅速離開,回家后立即用流動水洗手,摘下口罩丟棄。
相關專家還建議,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備一個紫外線燈,但在使用紫外線燈消殺時,一定要在沒有人的情況下進行,以防灼傷眼睛和皮膚。房間要在關閉門窗后進行紫外線燈的消毒,消毒之后再開窗通風,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同時,市民要堅持使用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它的使用時間是4小時,如果口罩被污染了,比如噴濺或者潮濕了,要及時更換。
特別是進入氣溶膠噴濺場所,千萬不要把口鼻露出來,不要在中途隨意脫卸,或將口罩拉到下巴處,只有正確的佩戴方式才能起到防護效果。回到家里,不僅要立即清洗手、口、鼻部,也要更換衣褲,用消毒巾、消毒液等擦洗手機等暴露物。
在學校、企業和商場等場所,不要參加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自覺做到少出門、不串門、不扎堆、不聚集,購物、用餐保持一米以上距離。只有做好個人防護,才能減少感染風險。
目前,管控小區居民更應該理解配合核酸篩查、小區管控等防疫措施,共同將防控關口前移,把防控工作做得更細更實,以盡早戰勝病毒,恢復正常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