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11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即將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有關情況。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會上介紹,該規劃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首次把科技創新放入題目當中。規劃還設置了專門篇章,對提升文物科技創新能力進行了全鏈條布局,切實發揮科技引領支撐作用。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文物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實現突破,但仍存在科研力量分散薄弱、資源配置總體規模有限等突出問題,亟待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文物科技創新體系。“十四五”時期,將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開展建制化的跨學科研究;推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部署“文物保護利用科技創新”研發任務;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中布局科技考古和保護等方向,依托國家文化遺產科技創新中心、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南海基地等建設綜合性科學研究實驗平臺;推進科技創新成果應用示范,切實帶動文物保護利用提質增效。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要讓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將加大科技運用,創新文物保護方式,推進大遺址和文物展示場所數字化改造,發展虛擬展示空間,讓蘊含在珍貴文物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科技賦能下實現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更好融入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圖片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