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與我國傳統歷史文化一脈相承的功能食品在國內的研究進展到底如何?10月17—20日,第十三屆國際功能食品大會在南京召開,吸引了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地區)在功能食品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參加本次盛會。專家們展示了全球食品領域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人類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日益關注,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費水平逐年攀升,對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也變得十分旺盛。從主打控糖減肥的代餐奶昔,到提高免疫力、補充微量元素的各類口服液,從改善睡眠質量的褪黑素軟糖,到專注腸道健康的益生菌,功能食品正以井噴式的速度增長。功能食品已成為食品行業中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教授作了《聚焦營養與健康,創新發展海洋功能性油脂產業》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教授作了《中國特殊食品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報告,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研究員作了《神經調節類功能食品的研究與開發》報告。
江蘇省農科院院長、黨委書記易中懿研究員在開幕式致辭中介紹,江蘇省農科院專門設立了營養與功能食品研究室,整合資源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研究所,創辦了《食物生產加工與營養》國際期刊。相關團隊先后主持國家基金、省重點研發等項目50余項,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50多篇,并獲多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制定各類標準。由江蘇省農科院主辦,大會主席Shahidi教授任主編的《食物生產加工與營養》期刊,被Scopus國際數據庫收錄。
圖片由江蘇省農科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