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13日下午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部長級全體會議閉幕式上,通過了《昆明宣言》。
《昆明宣言》承諾加快并加強制定、更新本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優化和建立有效的保護地體系;積極完善全球環境法律框架;增加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實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所需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進一步加強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現有多邊環境協定的合作與協調行動,以推動陸地、淡水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
《宣言》是本次大會的主要成果,它承諾確保制定、通過和實施一個有效的框架,以扭轉當前生物多樣性喪失,并確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上恢復之路,進而全面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此前,經過與締約方廣泛磋商,中方起草了《昆明宣言》草案,并先后征求了兩輪意見。草案征求意見以來,各方參與積極性很高,并從57個締約方收集到近400條意見,同時通過高雄心聯盟以及部分觀察員收到49個國家的反饋意見。“這些意見非常有價值,每個建議對我們修改《宣言》都非常有幫助,也顯示了各方對中方工作的支持。”黃潤秋說。
據悉,《宣言》的主要目的,是集中反映各個方面的政治意愿,向國際社會發出關于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開展行動的堅強決心和共識,并希望為相關磋商進程提供政治推動力。《宣言》也將釋放出強有力的信號,向世界展現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問題的決心,并展示出在本次高級別會議中所討論的議題上,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動。
在閉幕式上,多個地區和區域代表在發言中表達了對《昆明宣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