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10月8日,美國《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邁克爾·希爾茲克再次發表專欄文章,質問美國著名媒體《華爾街日報》“何時才能停止刊登‘實驗室泄漏’的宣傳。”
上月28日,希爾茲克曾發文表示,西方媒體淡化或完全忽略了病毒的自然起源科學論斷,仍在宣揚“實驗室泄漏論”,這是美國妖魔化中國的論斷之一。
在最新文章中,希爾茲克再次提到,新冠病毒從中國實驗室逃出的未經科學證實的理論最近得到了一些新聞媒體的推動,比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大西洋月刊》。
美知名記者邁克爾·希爾茲克質問:《華爾街日報》何時停止宣揚“實驗室泄漏論”?來源:《洛杉磯時報》網站
“但我們不應該忽視一個不太受尊重但有影響力的來源對這一理論的支持:《華爾街日報》的觀點欄目。”文章稱,長期以來,《華爾街日報》的觀點欄目一直以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失真報道而聞名,但最近卻成為實驗室泄漏病毒相關猜測報道的中心。
希爾茲克在文中表示,該欄目的評論人士和前中央情報局(CIA)局長邁克·蓬佩奧等嘉賓通過未署名的社論和投稿,就新冠病毒的起源大肆抨擊中國。專欄發表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名譽掃地的前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的猜測,稱病毒實際上是在武漢的一個實驗室制造出來的。事實上令人尷尬的是,這篇文章需要進行更正。
希爾茲克強調,我們應認識到,病毒學家認為新冠病毒自然溢出假說比實驗室泄漏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盡管有媒體仍支持“實驗室泄漏論”,但還沒有人發現任何相關證據。
10月5日,理查德·穆勒和史蒂文·奎伊在《華爾街日報》觀點欄目發表名為《科學揭開了新冠病毒的起源》的文章,聲稱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兩項研究在內的四項研究為支持實驗室泄漏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然而,這兩人都沒有接受過病毒學方面的培訓。
穆勒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退休物理學家,他曾以對全球變暖持懷疑態度而聞名,直到2011年態度才突然轉變。奎伊是一位在乳腺癌方面有專長的制藥企業家,他聲稱正在開發一種“可能被證明可以預防新冠肺炎的產品”。
穆勒和奎伊聲稱,他們在四篇研究論文中發現了“支持實驗室泄漏理論的有力證據”。他們用它來試圖暗示這種病毒可能是“由科學家設計的……。通過在實驗室中使用人源化老鼠加速進化”,也就是說,培育出模擬人類生理反應的老鼠。希爾茲克表示,這是對故意制造病毒理論的回歸,除了最狂熱的實驗室泄漏陰謀論者之外,所有人都拋棄了這一理論。
值得注意的是,穆勒和奎伊根本沒有提到最近的一項削弱實驗室泄漏假說的研究,例如,近日科學家在老撾北部發現迄今為止和新冠病毒最為接近的蝙蝠冠狀病毒。相反,他們為實驗室泄漏理論引用的關鍵證據來自華盛頓大學和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的13名研究人員最近在《細胞》上發表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
然而問題是,研究論文的作者對此并買賬,稱穆勒和奎伊錯誤地描述了他們的研究。
論文的通訊作者杰西·布魯姆10月6日在推特上回應道,他們的發現并沒有為新冠病毒的起源提供有意義的線索。耐人尋味的是,與其他同事相比,布魯姆還是一位對“實驗室泄漏論”持開放態度的病毒學家。甚至就在9月30日,布魯姆還稱“我仍然認為(病毒從)實驗室泄漏非常有可能。”
關于最初的新冠病毒“99.5%針對人類感染進行了優化”的說法,也就是穆勒和奎伊斷言證實了實驗室泄漏假說的核心,實際上并沒有出現在《細胞》的那篇論文中。希爾茲克稱,穆勒在周四給他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承認了這一點。
除此之外,《華爾街日報》的這篇文章還有其他問題。其一是其標題中的斷言,四項研究——包括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兩項——為實驗室泄漏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那么,誰是“世界衛生組織”?大概只是他們自己這么說吧。
事實上,只有一項來自世衛組織,而且并不是研究,而是世衛組織一個特別工作組在疫情早期訪問中國的報告,這份報告得到了廣泛報道。
穆勒和奎伊還提到了2019年末從武漢周邊地區采集的一組“醫院樣本”,這些樣本來自“表現出類似新冠肺炎癥狀的人”。但這很難證明什么,因為這些人可能只是得了流感。
穆勒和奎伊還引用了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和四名同事在2020年3月發表的一篇關于病毒起源的開創性論文。但穆勒和奎伊竟然會認為這是支持實驗室泄漏的理論。論文已經明確表示,“我們不相信任何類型的基于實驗室的(制造病毒的)情景都是可信的。”
深扒文章的所謂的各條線索后,其實質性內容所剩無幾。希爾茲克認為,穆勒和奎伊只是對研究進行了切分,并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了重新解讀,其中一些研究已經擱置了一年多。這并不是他們第一次做出這樣的“努力”。早在6月份,也是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他們試圖通過檢查病毒的基因指紋來驗證“實驗室泄漏論”。他們指出,這些基因序列極不可能是自然發現的。碰巧的是,這些序列確實是自然發生的,而“實驗室泄漏論”的這一特定證據早就被揭穿了。
最后,希爾茲克表示,《華爾街日報》觀點欄目的意圖是將中國描繪成一個邪惡的國家,而這場疫情一直是美國用來對付中國作為其競爭對手的最好工具。然而,這種水準的工作只會讓該報認真做新聞的記者感到尷尬,并損害該報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