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的骨骼在出生后快速生長,而進入青春期(adolescence)后,快速增長(lengthening)的模式逐漸轉變成緩慢的增粗(thickening)。青春期前后骨骼生長模式變化的機制是什么?為什么成年后身體不再長高?長期運動促進骨骼生長?
9月8日,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波研究組的最新研究進展Tracing the skeletal progenitor transition during postnatal bone formation。該研究揭示了小鼠青春期前后骨骼干細胞(Skeletal stem cell)屬性發生轉變,這為青春期間骨骼生長模式的轉變奠定了細胞基礎,也為實現成體骨骼繼續增長指明了方向。
周波研究組致力于干細胞的發育調控研究,揭示造血干細胞在青春期受到腦垂體激素的遠程調控。本研究顯示,青春期以前的成骨細胞主要來源于生長板內的Acan+軟骨細胞,而青春期以后的成骨細胞主要來源于骨髓內的Lepr+基質細胞。生長板軟骨縱向成骨,實現骨骼增長;骨髓基質細胞橫向成骨,實現骨骼的增粗。這一發現革新了關于成骨干細胞來源的經典認識。
根據周斌開發的雙同源重組酶系統的原理,實現了生長板軟骨和Lepr+骨髓基質細胞的同步示蹤。該系統展示了兩類骨骼干細胞在青春期的動態轉變過程,并發現大部分Lepr+骨髓基質細胞起源于生長板軟骨。研究將Runx2基因分別從生長板軟骨和Lepr+骨髓基質細胞中條件性敲除后,發現骨骼的增長和增粗分別受到影響,印證了這兩群骨骼干細胞在骨骼發育和生長過程中的分工,意味著若將生長板軟骨重新激活,有望讓成體骨骼繼續延伸,進入“第二春”, 這將是周波研究組下一步的重點攻關方向。
運動有利于骨骼增長還是增粗?在動物跑步實驗中,周波研究組發現,長期堅持跑步會顯著促進生長板軟骨的成骨分化,但對Lepr+骨髓基質細胞則沒有顯著影響。這提示堅持跑步運動對于青春期以前的骨骼生長更有益處。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