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公告,公布了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南方科技大學夏克青、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院長康飛宇等多位深圳學者入選。
據悉,此次中國科學院共確定了191名初步候選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35人,化學部2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6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8人。最終,今年中科院擬新增院士名額為73人。
數學物理學部的夏克青是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夏教授于2001年獲得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二等獎;2005年獲香港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2009年度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夏克青教授在湍流領域中已形成鮮明的學術特色,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他以熱湍流系統為對象,利用創造性的實驗技術和統計分析方法揭示了熱湍流中重要的本質規律。去年,夏克青課題組在與同濟大學教授鐘錦強課題組的合作研究中揭示渦旋運動規律的奧秘,發現熱對流系統中泰勒渦的運動符合郎之萬模型描述的慣性粒子布朗運動。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
在此次公布的191人名單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鄭海榮是最年輕的候選人之一。年僅43歲的他現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醫工所所長、Paul Lauterbur生物醫學成像中心主任、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主任、中科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鄭海榮加入深圳先進院后,從零開始組建高端醫學影像團隊和平臺,他帶領團隊聯合上海聯影公司歷時近10年攻關研制出我國首臺3T超導磁共振快速成像系統,目前已在國內百余家大型三甲醫院裝機使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三文從2005年2月起,獲聘中國農業科學院二級人才崗位,擔任蔬菜花卉所生物技術室功能基因課題組組長;擔任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和國際單倍體馬鈴薯基因組計劃的首席科學家,這兩個項目是由我國發起、多邊合作的植物基因組項目。他在黃瓜遺傳圖譜構建、細胞遺傳圖譜構建、性別表達研究、抗病性研究和品質研究上,開展了多個研究項目,已克隆了黃瓜性別決定基因M,構建了黃瓜遺傳—細胞遺傳整合圖譜。在馬鈴薯抗晚疫病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貢獻。今年6月24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志在線發表題為《雜交馬鈴薯的基因組設計》的論文,報道了黃三文團隊所取得的該項研究成果。
此次入選的還有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院長康飛宇。康飛宇主要從事新型碳材料和能源與環境材料研究,包括石墨層間化合物,石墨深加工技術,多孔炭材料的制備,空氣凈化技術,儲能材料與器件,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動車,低碳技術等,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是國家納米研究重大計劃(973)首席科學家,廣東省委省政府引進的“能源與環境材料國際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2017年,康飛宇以第一發明人完成的“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用石墨和石墨烯材料”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記者 吳吉)
關鍵詞: 中科院 院士增選初步候選名單 南方科技大學 鄭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