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全球首款9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和“長安鏈·協作網絡”等重大成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推出食品安全、物資采購、醫療健康、5G信息通信等應用場景。
該重大成果由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委及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指導,在長安鏈生態聯盟原有27家成員基礎上,新增23家大型企業成員后發布。發布會上,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市科委主任許強介紹了長安鏈生態聯盟工作進展情況。
據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院長董進介紹,“長安鏈”是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體系,具有全自主、高性能、強隱私、廣協作的特性。本次發布的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基于RISC-V開放指令集定制設計專用處理器內核,保障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以芯片為核心打造的超高性能區塊鏈專用加速板卡,經過全面實測,可將區塊鏈數字簽名、驗簽速度提升20倍,區塊鏈轉賬類智能合約處理速度提升50倍,為突破大規模區塊鏈網絡交易性能瓶頸提供硬科技支撐。芯片的強數據隱私保護能力,為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的落地提供自主可控、高效實用的方案。
會上,中國石化、中國電信、中國電子、國機集團、中國鋁業、中國遠洋、中國銀行等23家單位代表集體簽約,宣告加入長安鏈生態聯盟、共建長安鏈生態。
作為聯盟成員代表,中糧集團、中國華電集團、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聯通集團分別發布長安鏈重點應用場景。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呂軍發布長安鏈食品安全場景,依托“長安鏈”面向食品行業打造“食品安全鏈”,聚焦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全產業鏈追溯管理、跨境食品貿易、產供銷供應鏈協同等場景的融合應用,為保障食品安全構建可信數據鏈路,助推國家食品安全體系建設。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發布長安鏈物資采購場景,打造基于長安鏈的“物資采購鏈”,聚焦采購過程管理、供應商信用共享、重大設備質量追溯、綜合能源服務等場景的融合應用,為踐行央企社會責任,賦能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于旭波發布長安鏈醫療健康場景,打造基于長安鏈的“小通醫鏈”,廣泛鏈接全國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醫藥器械服務商、政府主管單位和金融保險機構,實現醫療健康全生態可信數據互聯、價值互聯。
中國聯通總經理陳忠岳發布長安鏈5G信息通信場景,打造基于長安鏈的“5G信息通信鏈”,全面提供安全可信、高效協同的信息通信服務,重點聚焦萬物互聯、國際漫游、智慧出行等場景,創新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加上1月份共同發起長安鏈生態聯盟的國家電網、中國建設銀行、央行數研所、騰訊、微芯研究院等27家單位,長安鏈生態聯盟成員已達50家,囊括了27家央企,28家“世界500強”企業。
隨著長安鏈生態聯盟的不斷壯大和應用場景的持續落地,跨行業、跨區域的區塊鏈網絡已初具雛形。數字化可信協作基礎設施——“長安鏈·協作網絡”在發布會上正式啟動。長安鏈協作網絡致力于打破行業邊界、跨越地域限制,鏈接連通各行各業的區塊鏈應用,是一張能保障數據和價值安全高效流通,促進數據、業務和價值協同的信息高速公路網。
據悉,為有效支撐“長安鏈·協作網絡”運行,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已啟動建設全球性能領先的區塊鏈先進算力平臺,該平臺擁有超過20萬個區塊鏈計算單元。區塊鏈算力平臺建成后可支撐超過100萬個節點、每秒處理交易峰值突破100萬筆的超大規模區塊鏈網絡運行。通過支撐大規模區塊鏈場景應用,算力平臺也為長安鏈核心技術的持續磨礪提供了真實運行環境。
自2021年初發布以來,長安鏈生態已經匯聚50家聯盟成員作為關鍵場景建設者,20余家長安鏈硬件生態伙伴、100多家應用開發商以及超過1萬名開源社區成員,在200余個應用場景推動落地。長安鏈一直秉持開放協作的理念,持續推動技術創新,不斷壯大協作網絡,助力數字經濟時代的區塊鏈國家主鏈建設,繁榮數字經濟新業態。(記者 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