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暗物質衛星項目團隊19日再次公布科學成果。基于四年半的在軌觀測數據,“悟空”繪出迄今最精確的高能氦原子核宇宙射線能譜,并觀察到能譜新結構。這一發現可能預示存在一處未知的宇宙射線源。
這也是“悟空”繼精確測量電子能譜、繪制高能質子宇宙射線能譜后,第三次發布重要科學成果,標志我國在空間高能粒子探測方面已躋身世界最前列。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每時每刻都經受著外太空高能粒子的轟擊,這些粒子統稱為宇宙射線,它們攜帶著多種天體物理過程的關鍵信息。質子和氦原子核是宇宙射線中豐度最高的兩種粒子,約占總量的99%。搞清這兩種粒子的能譜分布,將為宇宙射線物理研究提供關鍵依據。
此次,“悟空”實現了對0.07—80TeV能段(1TeV=1萬億電子伏特)宇宙射線氦原子核能譜的精確測量。在前四年半的工作時間中,“悟空”共收集到約1750萬個高能氦原子核數據。據此,科研團隊繪制出精確的高能氦核宇宙射線能譜。該能譜清晰展示出氦核流量先上升、后下降的“拐折”結構,其中后半段的下降結構,系“悟空”首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