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27日從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獲悉,齊魯衛星星座中的“齊魯一號”和“齊魯四號”兩顆衛星今上午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國內首次采用“天基互聯網+遙感小衛星”模式的創新型遙感應用項目,也是山東省首顆商業遙感SAR(即合成孔徑雷達,是一種主動式的對地觀測系統)衛星,其空間分辨率達到國內商業衛星的最高水平。
記者了解到,構建齊魯衛星星座是山東產研院在空天信息領域的重要創新布局。按照計劃,未來三到五年,該院將推動20顆高分辨率齊魯衛星在空中組網運行。
齊魯衛星之間采用星間激光互聯技術,在太空中組網;遙感衛星,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它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能連續地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遙感小衛星,是小衛星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重量輕,發射方式靈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部署靈活,機動性好等諸多優點。
據了解,“齊魯一號”是一顆高分辨率雷達衛星,“齊魯四號”是一顆高分辨率光學衛星,觀測精度達到國內民用最高的0.5米。在距離地面500公里的高空,兩顆衛星能清楚“看”到地面上的一棵樹、一輛汽車。其中,“齊魯一號”可以不受地面云層、霧霾影響,清晰分辨地下一定深度的管網。
值得注意的是兩顆衛星首次集成了空間激光鏈路、星數據處理、空地信息交換等最先進的技術。
由于衛星遙感領域長期受限于衛星成本高、數據獲取周期長等因素,過去用戶很難及時得到所需的數據。據介紹,齊魯衛星繞地飛行一圈只需90分鐘,這也意味著其每90分鐘就能對全球任意地點進行重訪,兩個月之內可以覆蓋山東省全域;同時,其采用帶寬100Mbps的星間激光通訊,通訊距離最遠可達3000公里,能夠為政府公共管理、防災減災、自然資源普查、農業生產檢測、大宗貿易活動提供常態化的快速、精準分析。
目前,高分辨率遙感市場剛剛起步,提前布局的齊魯星座搶抓這一難得機遇,率先升空組網運行,將全面服務于山東高質量發展。隨著小衛星遙感產業向應用跨越,商業模式創新也將不斷涌現。據了解,目前圍繞衛星遙感產業生態建設,山東已經孵化出15家創新創業企業。(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王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