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物理學家團隊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撰文稱,他們研制出一款新的雷達原型,該原型使用量子糾纏探測目標,有望對生物醫學和安全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這款原型設備由來自奧地利、美國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員攜手開發,也被稱為量子雷達,使用了名為“微波量子照明”的新型探測技術,該技術利用糾纏的微波光子作為探測方法。這款設備能在嘈雜的熱環境中探測物體,而傳統雷達系統身處此類環境經常會發生故障,因此有望廣泛應用于超低功耗生物醫學成像和安全掃描儀等領域。
研究人員解釋道,最新設備使用量子糾纏作為一種新的檢測形式。量子糾纏即兩個粒子相互影響的現象,這種影響不受距離的限制,即使相距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仍會瞬間影響另外一個粒子。
在研制這款設備時,研究人員沒有使用普通微波,而是讓兩組光子——信號光子和閑置光子發生糾纏。信號光子朝探測目標發出,而閑置光子則在相對隔離、沒有干擾和噪聲的環境下被測量。當信號光子被反射回來時,信號光子與閑置光子間的真實糾纏消失了,但少量相關性保留下來,從而創建出一個描述目標物體是否存在的特征或圖案,整個探測與環境噪聲無關。
這項研究主要作者沙比爾·巴爾贊耶說:“我們所展示的是微波量子雷達的概念證明。利用在比絕對零度(零下273.14攝氏度)高千分之一攝氏度下產生的量子纏結,我們能在室溫下檢測出低反射率物體。”
盡管量子糾纏從本質上來說非常脆弱,但該設備相比傳統雷達技術具有一些優勢。例如,在低功率水平下,傳統雷達系統的靈敏度較差,因為它們很難區分物體反射的輻射與自然產生的背景輻射;而量子照明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信號和閑置光子之間擁有相似性(由量子糾纏產生),這使它能更高效地區分信號光子(從目標物體接收)與環境內產生的噪聲。(記者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