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國立心理教育大學科研人員研究了視力的神經生理學機制,對一種著名的視覺悖論提出解釋。研究人員說,所得結果對研究精神分裂癥和癲癇等神經生理學疾病有用。相關數據發表在《神經影像雜志》上。
一個人有時會遇到大量視覺信息,大腦只能處理足夠認識整體圖景的一部分信息,這種優化有助于高效了解新環境,但具有自己的“代價”。比如,為了更清楚確定視野中心的運動方向,大腦就會“阻滯”視野邊緣的認識。有時,這會導致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應:我們可能難以確定占據大部分視野的物體的運動方向,尤其是如果這個物體的運動速度過快時。借助于腦磁圖,科研人員發現,大型物體速度增加將導致傳導確定運動方向的視覺皮層活動神經元群起作用。
“令人驚訝,但確定運動方向的能力在一些疾病情況下會改善。據推測,這種‘改善’與阻滯神經元的作用弱化有關。伽馬波有助于判斷阻滯和刺激脈沖的平衡,幫助解釋某個人的這種平衡是否受到破壞。”莫斯科國立心理教育大學腦磁圖中心主要科研人員葉蓮娜·奧列霍娃解釋說。
莫斯科國立心理教育大學率先在世界上成功確定,伽馬波的何種性質反映了神經阻滯過程的效果。研究者們確認,所得結果不僅描述了健康大腦的工作,也對理解系列神經生理學疾病(精神分裂癥、自閉癥、癲癇)有益。
關鍵詞: 視覺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