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骨架(MOF)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精細調控MOF材料結構多樣性,首次建立了相對完備的MOF納米結構庫,為MOF結構的調控提供了新的路徑。該成果被《自然-通訊》評選為亮點論文。
MOF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種配位聚合物,具有多孔、大比表面積和易于功能化修飾等諸多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催化、氣體分離、傳感器、藥物載體以及儲能等領域。尤其是MOF作為一種超低密度多孔材料,在存儲大量甲烷和氫等燃料氣方面具有很大潛力,將為下一代交通工具提供便捷能源。
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吳玉程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銅文、美國萊斯大學教授Pulickel M. Ajayan等相關課題組合作,通過溶劑輔助配體交換工藝成功實現了MOF材料結構多樣性調控,實現了從一維、二維到三維MOF結構在無機材料中存在的復雜結構轉變,完成了13種結構、21種MOF材料的轉化工作。
據介紹,該研究成果進一步豐富了MOF納米結構庫的種類和數量,首次實現了相對完備的MOF納米結構庫建立,為人類社會生活發展過程中對MOF材料的諸多應用提供了新的契機。(陳彬)
關鍵詞: MOF納米結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