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商業重塑的重要時期,從目前的發展方向來看,未來的汽車也將是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間移動終端,所以加快推動線上數字技術的研究、加快向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對于每個車企而言至關重要。
近年來,吉利控股集團不斷加大對數字科技領域投入,積極布局智慧立體出行生態,推動向創新型科技企業轉型的步伐。
2018年,吉利控股戰略投資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成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覆蓋從研發、制造到應用全產業鏈。2020年,吉利將完成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發射,全面展開全球首個低軌導航增強衛星系統的商用驗證。該首發雙星全部原型設計均由時空道宇自主完成。此商用系統的空間段、地面段、應用段所有核心技術全自主可控。吉利低軌衛星布局形成后,將提升導航高精度達厘米級,不僅有利于自身立體出行布局,還并與汽車制造、未來出行、大數據等行業深度融合,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
據了解,時空道宇核心團隊是由吉利戰略投資并于2014年開始創業,是中國首家民營商業的航天公司,聚焦低軌衛星研發,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AICT(航天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應用方案提供商。
時空道宇擁有衛星研發人員百余人,其中核心團隊成員均為來自國家重點航空單位,是中國航天系統工程、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最出色、最有影響力的專家,人均擁有超過十年的衛星研制經驗以及國家級重大衛星型號項目經驗。
眾所周知,在5G成為全球經濟與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的同時,衛星互聯網技術也已成為通訊領域科技競爭的新焦點,其發展也為市場帶來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全球產業巨頭紛紛入局下,已進入衛星互聯網的競賽時代。
據《2019年太空報告》顯示:商業性的太空產品和太空服務在2018年創造了2291.7億美元的價值,而相關的基礎設施和支持行業又創造了996.9億美元的收入。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航天業的規模將從2016年的3500億美元增長至2040年的超過1.1萬億美元。其中一半的增長將源自新型互聯網衛星。這些引人注目的數字不僅彰顯著航天產業蘊藏的巨大機會、吸引著投資者們的目光,也不斷吸納著更多的人才、技術的加入。
2014年,隨著中國商業航天市場開始向民營企業開放,數十家民營衛星、火箭公司陸續成立并進入到迅速發展階段。《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 此后政策逐步放開。商業航天作為技術創新性強、經濟質量效益高且軍民屬性兼備的新興業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據經緯創投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有13家商業航天企業獲得總額為21.6億元人民幣的融資;2018年,中國商業航天領域至少完成了36筆融資,融資額接近36億元人民幣。按照估值來說,中國的商業航天市場需求可以支撐得起百億美元估值以上的公司。
在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巨大的新機遇面前,吉利控股集團主動迎接變革,以創新引領發展,成為“先行者”,這將成為未來吉利控股集團邁向全球化的重要步伐。(一鳴)
關鍵詞: 吉利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