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半島中文網報道,21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執行官(CEO)桑達爾·皮查伊接受了歐盟的一項提議,由于擔心可能被用于惡意用途,歐盟建議支持暫時禁止面部識別技術。
皮查伊在布魯蓋爾(Bruegel)智庫組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表示,“我認為,重要的是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應該盡快解決這個問題,為其提供一個框架。”
據路透社獲得的一份長達18頁提案內容顯示,作為歐盟執行機構的歐盟委員會將對人工智能采取比美國更強硬的立場,以加強旨在保護歐洲人隱私和數據權利的現有法規。
根據該提案,歐盟正考慮在公共區域禁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禁令時限長達五年,以便該機構有時間研究如何防止這種技術被濫用。
皮查伊在談及面部識別技術時表示,“這種技術已經接近實現,但我們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真正考慮該如何加以使用。”他還補充稱,這項技術的使用“要由各國政府來規劃方向”。
皮查伊敦促監管官員在起草相關規則時應該采取“相稱的方法”,而歐盟委員會將在幾天后公布有關此事的提議。
隨著公司和執法機構越來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監管機構正在努力尋找治理人工智能的方法,在鼓勵創新的同時設法遏制可能會有的濫用。
皮查伊表示,人工智能無疑需要受到監管,但規則制定者應該謹慎行事。
皮查伊表示,“合理的監管還必須采取相稱的方法,在潛在的危害和社會機遇之間作出平衡,在高風險和高價值領域中尤其如此。”
他并表示,監管機構應該為各個行業量身定制相關規則,并以醫療器械和自動駕駛汽車為例,指出這些行業需要不同的規則,并敦促各國政府應該調整各自的規則,在核心價值觀上達成共識。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政府公布了旨在限制當局把目標定得過高的人工智能監管指導方針,并敦促歐洲不要采取激進的做法。
皮查伊表示,“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人工智能可能會出問題,這一點很重要。雖然這種技術必將帶來巨大的好處,但可能會有的負面后果也確實令人擔心。”
所謂的“深度造假”(deepfake),即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篡改視頻或音頻剪輯,從而使視頻中的任何人表達任何事物,這是令人擔憂的行為之一。
皮查伊還補充說,谷歌已經發布了開放的數據集,以幫助研究界打造更好的工具來檢測此類造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