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復興號、青藏鐵路、三峽水利工程、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T3航站樓,以及全球超200條地鐵線……全球數萬個項目中,都離不開深圳三旺通信提供的配套產品以及網絡通信解決方案。
“20年,6000萬臺設備的全球在線連接,三旺通信把自己做成了一根連接線。”在深圳西麗白芒百旺新高科技園三旺通信總部,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吳健對深圳商報記者說,這是公司構建工業互聯網智慧生態圈的使命與愿景。
沉淀技術才是王道
20年前,深圳下沙,三旺通信蹣跚起步。“當時主要是依托賽格、華強北市場平臺,體量較小。”回憶創業之初,吳健感慨,雖然起點不高,但創業伙伴信念一致:瞄準工業互聯網,為客戶提供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
在技術研發上的執著,令三旺通信在工業互聯網迅速站穩了腳跟。2001年,其第一款自主研發的串口轉換器一經推出,便打破了國外大型企業在中國工業通信領域串口聯網設備的壟斷局面。
2003年,三旺通信推出工業級接口保護類轉換器。同年,三旺通信配合南瑞集團完成了三峽大壩的水文水情調度系統,在電力行業獲得認可。到了2008年左右,三旺與株洲南車聯合開發了中國首條高鐵(京滬高鐵)的車載網絡系統,結束了被西門子壟斷的歷史,并一舉奠定了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地位。
此后,三旺通信在技術研發領域一路高歌,并起草了多項國家級的行業標準,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2020歲末之際,在深圳扎根近20載的三旺通信在科創板敲鐘上市。其上市后發布的首份半年報顯示,公司逐步加強研發投入,研發人員同比增長49.57%,研發費用增長72.84%,累計專利達到164項。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0546.4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67%。
數萬案例支撐大產業
高研發投入換來的是技術突破和核心競爭力提升。根據財報顯示,在智慧城市領域,公司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一套從管理平臺,到邊緣AI計算與多種終端設備組成的系統。在軌道交通領域,公司全力開發TSN系列技術,目前公司已經研制出功能樣機。其最新推出的新工業級無線通信整體解決方案更是受到業內高度關注,自主研發的漫游加速技術,相比普通漫游技術整整縮短了4倍多,僅需50毫秒,實現漫游零丟包,有效保障作業連續不中斷,滿足數字時代更多無線應用場景需求。
目前,三旺通信的產品覆蓋軌道交通、智慧城市、電力新能源、智慧礦山、智能制造行業等。數萬個成功運用案例,令其成長為支撐大產業的“配套專家”:在全球地鐵線路應用超過200條;覆蓋全國多地“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如廣州平安城市、深圳寶安國際機場T3航站樓視頻監控、武漢“兩江四岸”亮化工程等;覆蓋應用10000+電子警察,2000+高速、隧道,1000+發電站、變電站,一汽大眾、保時捷等500+自動化工廠應用,全國90%地下綜合管廊項目。
構建工業互聯網智慧圈
“以行業應用需求為出發點,注重可靠性、實時性、安全性的工業級產品研發,并堅持自主攻克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吳健表示,這是三旺通信的產品及解決方案能夠有效解決嚴酷工業環境通信應用問題的關鍵所在。“20年來,三旺通信完成了6000萬臺設備的全球在線連接,為加速工業數字化生態建設貢獻了一定的力量。”
此外,三旺通信還組建完善了多個測試實驗室,實行多行業業務布局戰略。目前,公司尚有5G邊緣計算網關項目、AIBox產品開發項目等22項在研項目。
“工業互聯是數字化、智慧化的骨骼框架。”吳健告訴記者,目前三旺通信已著手構建合作共贏智慧生態圈,由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鏈接各方資源,組建創新聯合體,把合作共贏智慧生態圈向縱深推進。(記者 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