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服務貿易由線下轉到線上,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陳春江介紹,2020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額為2947.6億美元,同比增長8.4%,占服務貿易總額比重的44.5%,已成為服務貿易新的增長點。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設數字服務專區。作為今年服貿會的主題,“數字”一詞屢屢被提及。
當前,全球已經進入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趨勢日益明顯。數字貿易蓬勃興起,正在成為全球貿易的新形態、未來貿易發展的新引擎。而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則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助力。
在本屆服貿會的數字服務專區,《中國貿易報》記者看到,作為工業互聯網企業的代表,卡奧斯COSMOPlat(下稱卡奧斯)重點展示了化工、能源、模具、智控電子、智能裝備等六大行業十二大場景的解決方案。
展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卡奧斯是海爾集團基于“人單合一”和“大規模定制”打造的工業互聯網領域首個獨角獸。目前,卡奧斯已經連續兩年入選國家工信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先后獲得中國管理科學獎、德國工業4.0獎、中國工業大獎,為世界貢獻兩座“燈塔工廠”,主導或參與制定7項國際標準、44項國家標準,取得專利50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35項,是唯一被三大國際標準組織共同批準的主導制定大規模定制國際標準的平臺,也是唯一一個被歐洲聯邦云(GAIA-X)邀請參與共建平臺的非歐盟企業。
當今世界,工業互聯網市場呈現中國、美國、德國三足鼎立之勢。在從制造走向智能制造的過程中,卡奧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之路。與美、德只面向企業端完全不同,卡奧斯憑借以用戶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模式,將用戶引入生產全流程,率先從傳統的線性的大規模制造模式踏入非線性大規模定制時代。
卡奧斯秉承著“為用戶增值,創共贏生態”的使命,構建起多邊交互,共創共享的生態體系,打通全鏈上下游,實現用戶以及生態合作方全流程、全要素、全價值鏈的生態增值,構建起用戶體驗不斷迭代、生態合作方增值共享的雙價值循環。同時,將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構建出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的“立體化數字賦能服務體系”。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卡奧斯在縱向領域不斷做強垂直行業,率先在海爾集團內部開展數字化創新實踐。通過卡奧斯家電工業互聯網園區平臺的賦能,園區內的4家海爾工廠生產效率提升51%,平均能耗降費6.5%;同時對30多家供應商來說,整體庫存降低75%,設備利用率提升12%,維修故障率降低30%,運營成本降低8%。
除了集團內共建,卡奧斯還面向外部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行業全流程優化。卡奧斯與西南地區最大的氯堿化工企業宜賓天原集團共建氯堿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并為中小企業在數字經濟下的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提供從咨詢到落地的一攬子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和服務。
在橫向領域,卡奧斯通過“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平臺化設計、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的“六化”新模式,賦能企業從“企業數字化”邁向“數字化企業”。
青島征和工業是一家發動機鏈條生產企業。在接入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后,原本72個小時的產品下線時間,如今縮短到最快只用10小時。企業的良品生產率也提升到了99.5%。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卡奧斯幫助企業加快了創新發展步伐,突破了鏈傳動系統領域“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8月26日,山東省智慧化工綜合管理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以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全面整合山東省化工行業產業鏈上下游數據及資源,打造智慧化工“產業大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介紹,這是全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化工園區綜合服務平臺,也是全國首個省級智慧化工綜合管理平臺。
不僅如此,卡奧斯還在區域端打造了“工賦模式”,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新范式。例如,卡奧斯以“工賦模式”賦能青島,打造了全國首個政府和企業合作、具有市場化運作能力的“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提供30個大類及900多個具體場景的公共服務、15655個具體應用。卡奧斯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青島新發展動能,推進青島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推動青島“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進程。
目前,卡奧斯已在山東、安徽、四川等多地進行“工賦模式”的復制,用“1+X+N”綜合服務體系把行業平臺和區域整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園區的立體化的數字賦能服務體系。
在“立體化數字賦能服務體系”模式下,卡奧斯把傳統運營模式中企業生產與用戶需求之間的壁壘消解,實現了企業、園區、政府、行業和區域間的即時交互與高效資源配置,使原來相對孤立的產業鏈各方實現價值的共創共贏共享。目前,卡奧斯已聚合全球1500多家一流的“產、學、研、用、金”合作伙伴,協同創新、跨界融合,賦能范圍覆蓋29個行業大類(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孕育出化工、模具等15個行業生態,在全國建立了7大中心,覆蓋全國12大區域,并在20個國家復制推廣,開始實現全球賦能。(記者 劉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