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國新辦舉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與一般社區治理相比,安置社區面臨三方面比較特殊的挑戰。一是搬遷群眾來自四面八方,還可能來自不同民族,由于文化意識、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差距較大,鄉土觀念都很強,社區融入難度大。二是入住安置社區后,搬遷群眾傳統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垃圾處理、公共衛生、生活習慣等都需要改變,新的秩序需要盡快建立,否則存在的隱患容易引起鄰里糾紛。三是安置社區“兩委”成員大多數都是從遷出地村兩委班子成員產生,不適應多元化、制度化、規范化要求更高的社區工作。圍繞這些問題,要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構建新型人際互動支持網絡。應大力培育發展老年人協會、殘疾人協會、紅白理事會等社區社會組織,應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支持引導社會組織專業社工開展服務。應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活動,促進搬遷群眾互動交流和情感交往。在少數民族較多的安置社區,還要推動交流融合的社區環境。
二是依法預防和化解安置社區各種矛盾糾紛。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風險隱患的分析研判和預防化解機制,從源頭依法化解矛盾。要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搬遷群眾強化法制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共同體意識,要加大推進移風易俗科學普及,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學生活方法。
三是加強安置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注重把遷出地原村兩委班子成員、年輕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等推選為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保留熟悉情況的工作隊伍。要將群眾信任、辦事公道的黨員選拔為黨組織書記,依照法定程序兼任村(居)委會主任,積極推動社區民警進社區兩委班子,引導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就業,不斷改善隊伍結構。要加強安置社區工作者培訓,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 構建新型人際互動支持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