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太陽像火球一樣,高高的掛在天空,把大地烤的滾燙滾燙。而翠江邊上的千年古渡口——瓦窯坪古村,則挖掘機的聲音轟鳴不斷,沿江岸邊工人們正在忙碌工作,綠化、鋪磚、牌坊拆架、施工垃圾清運……100余名工人正在進行瓦窯坪歷史文化古村項目建設的最后沖刺,現場施工收尾建設如火如荼。
【資料圖】
加速收尾 沖刺旅發會
當前第二屆湖南旅發大會籌備工作,進入沖刺攻堅關鍵節點,各個重點項目也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建設高潮,瓦窯坪歷史文化古村項目作為第二屆湖南旅發大會重點觀摩項目,正在緊趕工期,搶抓進度。
當天下午3時,初秋高溫不減,在瓦窯坪古村的碼頭處,隨處可見工人忙碌的身影,雕琢精致的木質牌坊經過半月的組裝搭建,已經成型。38℃的高溫下個子不高身形小巧,皮膚黝黑,說話帶著濃濃口音的大姐羅桂香正在進行牌坊拆架。自今年2月份項目開工,她就跟隨班組從汝城過來做工,現在項目進入最后的收尾階段,她和同事絲毫不敢松懈,“為了搶工期,這個月新增了幾十號人手,早上6時就開始施工了。”施工現場采取輪班形式,全體人員加班加點趕進度,施工時間提前到了早上6時30分,晚上部分區域施工延長到了23時。
目前老街外立面改造、新建10棟精品民宿主體工程、碼頭澆筑已經完工,整個項目施工進入了收尾階段。
傳承文脈 再現千年煙火
“草樹陰陰山路迷,一灣水漲碧波瓈 。扁舟如葉順流去,兩岸畫眉相向啼。”清代道光進士趙畇在《郴州至瓦窯坪》詩中提到瓦窯坪,翠江、郴江匯流于此,山水環繞,歷史悠久。
郴州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顏長文多次到項目現場實地調研,要求精準提煉項目定位,充分挖掘在地文化,以“千年煙火氣,郴州十二坊”為特色內容,傳承郴州千年文脈,讓千年古渡再現繁華、讓千年煙火撫動心扉。
郴州自古以來就是“天下第十八福地”,有“福城”之稱,是著名的“九仙二佛”之地,瓦窯坪所在的蘇仙區更是因孝子神仙“蘇仙”而得名。瓦窯坪作為一個千年渡口,自漢代開始便是北通衡陽、長沙,南下韶關、廣州的水路中轉站,碼頭繁華了兩千多年,是古代繁榮的商貿集聚地,居住著來自湘、粵、贛三省九縣共38姓氏的外來移民,街上商賈云集、店鋪林立,江里舟船往返,北雜南貨都在此裝卸,被稱為“小南京 ”。
瓦窯坪歷史文化古村項目充分利用碧水丹霞的山水資源和千年碼頭的歷史文化資源,以“走霞客故道,看碧水丹霞”為核心思想,以保護和重建一個“人文古鎮,網紅景點”為目標,采取“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的思路,打造“千年煙火氣,郴州十二坊”沉浸式文旅小鎮和精品民宿小鎮,讓千年古渡再現繁華、讓千年煙火撫動心扉。古街·十二坊,將成為項目新名片。
蘇仙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文明見證了瓦窯坪招商會的火爆,說明越是歷史文化的東西,越受商家追捧。他表示,如今瓦窯坪的故事將不僅僅是渡口的南來北往,而是郴州文化、郴州特色的匯聚地。橘井藥坊、嘉禾倒缸酒坊、觀瀾書坊、玲瓏茶坊、福城玉坊、金貴銀坊、王氏豆腐坊……郴州各地的老字號齊聚瓦窯坪,坊聚成城。榨油坊、陶藝坊、米坊、鑄鐵坊、鵲橋仙繡衣坊……這些極具特色,又被時代裹挾漸漸退出大眾視野的傳統技藝和非遺手作,將在瓦窯坪再次呈現,成為本次旅發大會的新亮點。
文旅發展 帶動周邊經濟
“自瓦窯坪項目開發建設以來,這邊的日接待游客人數已經突破了5000人次。村里大大小小的農家樂、鄉村民宿、特色土菜館逐步增加。”項目的投資建設方湖南郴山郴水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湯劍介紹,瓦窯坪歷史文化古村項目是該公司打造的重點項目,總投資5000多萬。
瓦窯坪項目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群眾參與”的模式投資建設營運,目前項目已招商入駐商戶55家,新增就業創業崗位300個,每年將創收超6000萬元。
如今,行走在瓦窯坪的古街上,輕紗懸掛,紅色燈籠點綴著古樸的青瓦屋檐,明清小鎮的風韻躍然眼前。“郴州遇見,一生眷戀”,迎著第二屆湖南省旅發大會的東風,瓦窯坪歷史文化古村實現華麗蝶變,古渡將再次呈現繁華。(李秉鈞 羅茜 李貴)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