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25日電 題:在希望的田野上端牢“中國飯碗”——來自東北糧倉的全國土地日報告
新華社記者孫曉宇、武江民、馬曉成
【資料圖】
黑龍江、吉林、遼寧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五分之一以上,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記者深入三個省了解到,各地加大耕地保護力度,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不斷夯實糧食生產“根基”。農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奮力耕耘,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挖掘“黑色寶藏”新潛能
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四方臺區太保鎮靠山村,村民宋井文在自家玉米地中挖開質地松軟的黑土,笑著說:“專家指導我改良了土壤,透水、透氣性好了,有效耕層變厚了,糧食產量自然也高了。”
“這塊田的土壤是典型的白漿土,翻地時把硬度高的白漿層土壤翻到耕層,導致耕層變硬、變瘦?!敝袊茖W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彥生說,通過“秋深翻”配套“春深松”,再施用改良劑、有機肥等對土地進行改良,可以達到中等黑土的地力條件。
在遼寧省盤錦市一處稻田,綠油油的稻苗正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此前,因地處遼河入???、土地鹽堿度高,不少農民嘗試種植水稻,產量低,只能放棄。
“我們多年來集成了深松耕作破板除鹽等多種修復治理技術,降低土壤的鹽堿度,提升有機質含量,來喚醒‘沉睡’的鹽堿地?!边|寧省農業科學院鹽堿地利用研究所所長李振宇說,技術人員重點突破了“土、肥、水、種”等關鍵技術,在盤錦、營口等濱海地區累計推廣300余萬畝。
綠色農業書寫“優糧”答卷
在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伯都鄉楊家村一處玉米地塊,正值農田灌溉期,一根根手指粗細的滴灌管淺埋在壟間?!坝辛怂室惑w化技術,能實現24小時滴灌,不用擔心春旱了?!睏罴掖妩h支部書記黃艷雨說。
“2022年,松原市玉米作物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63.93萬畝,每畝可節水50%以上、節肥30%至40%?!彼稍修r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洪生說,這種技術提升了水肥利用率,可增加玉米畝產200斤左右,還降低了化肥施用量,農業生態得到改善。
近年來,東北三省通過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強化土壤污染管控,改善農業生態。
黑龍江省寶清縣朝陽村的一處農藥回收站里,堆放著春耕后回收的農藥瓶?!斑@些都是我撿的,一個能賣七分錢,縣里秋天統一回收、無害化處理?!边@處回收站的管理員、朝陽村村民韓春生說。
寶清縣每年約產生270萬個廢棄農藥瓶。“2018年起,縣里投入1500余萬元,建立了270余個回收站,回收、無害化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瓶3195萬個、810噸?!睂毲蹇h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王庾亦說,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產出更多綠色優質糧。
高標準農田流青溢翠
在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招束溝鎮地宮村,今年近千畝坡耕地迎來新貌,改建的水平梯田層層鋪開,在陽光照耀下,美麗壯觀。
“這塊坡耕地,以前一下雨,土都被沖跑了。”村民李純紅說,原來想種地得爬坡。今年3月,縣里對坡耕地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地平了,農機能上山了,省了大力氣?!?/p>
截至2022年底,遼寧省高標準農田面積累計達到3411萬畝。今年,計劃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89萬畝。
在吉林省永吉縣萬昌鎮吳家村禾谷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里,大片的田地方正平整,水泥溝渠嶄新整潔。
“今年合作社建設高標準農田450公頃,特別是水渠修好后,渠道保水量大、灌溉速度快,原來7天的灌溉任務現在5天就干完了。”合作社負責人王偉高興地說。
集中連片、溝渠相連的高標準農田已成為吉林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底,吉林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00萬畝,到2025年將新建2076.75萬畝高標準農田。
“高標準農田建成后,開車就能去進行田間管理,方便不少?!焙邶埥〔h永恒鄉恒山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單慶東說。
“2022年底,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265萬畝?!焙邶埥∞r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竇洪波說,今年黑龍江省將建設高標準農田840萬畝,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