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劉微)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發起的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近日在第29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發布。報告指出,2023年海外圖書館永久收藏品種數依舊呈現下滑趨勢,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世界圖書市場仍受青睞。
從出版機構海外館藏入選品種情況來看,人文社科綜合實力大社排名穩定,新進入百強的地方出版機構增多。今年名列前8名的出版社均為去年排名前10的知名大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以451種的數量由第3位上升至首位;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回前10名。與此同時,在2023年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百強出版機構中,有11家新進入30強,有126家新進入100強,表明地方出版機構知識生產活力依舊強勁。
報告顯示,8種海外館藏最多的中文圖書中,收藏圖書館數量排名第1的是作家賈平凹的長篇筆記小說《秦嶺記》和作家王朔的《起初·紀年》,收藏圖書館數量為41家。排名第2的是作家出版社推出的作家梁曉聲的《中文桃李》,收藏圖書館數量為39家。小說以青年人的視角,講述了“80后”中文系大學生求學、戀愛、奮斗、就業、安居的故事。
伴隨著科技手段的發展,中國出版業迎來歷史性轉型機遇,報告建議,要加快融合出版步伐,增大中華文明的標識——中文圖書的數字化品種出版力度。同時,加強中國優勢學科知識生產,繼續穩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出版能力。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茅院生表示,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項目經過12年精心打磨,受到出版界廣泛關注,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每年館藏報告的數據結論對出版機構做好“走出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將提供更多有競爭力的優質圖書,在世界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
(責編:郭思邈、呂騫)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