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作為具有兩千多年發展歷程的潮汕文化發源地、興盛地之一,擁有1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51個省級非遺項目和211名非遺傳承人。
近年來,汕頭傳承千古文化遺韻,大力開展非遺傳承、保護、開發和利用,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新活力。優秀文化歷久彌新的背后,離不開司法守護。廣東省汕頭市兩級法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積極探索潮汕文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踐。
嚴格——守護非遺文化創新活力
(相關資料圖)
信步走入汕頭崇弘公祠,石壁上、檐柱下,獅子戲球、雙象呈祥、麒麟踏八寶等各式各樣的石雕相映成趣,彰顯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我們參考石雕工藝設計小擺件,是希望這項藝術能一步步走出古建筑,走向萬千百姓家?!痹O計師張先生說道。
張先生早于2009年便參考傳統石雕,融合貔貅、葫蘆、藤蔓三元素,創作完成美術作品“福祿”,在登記了著作權后做成石雕擺件銷售。
后來網購平臺上出現了大量復制品,為遏制抄襲之風,張先生果斷將其中一家商店告上法院。
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查發現,被控侵權產品與原告原創作品除了細微處的顏色、文字存在差別,在元素安排、外形設計等方面均一致,構成實質性相似。
“隨著文化自信的不斷增強,傳統手工藝品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同時也成了一些不法商家重點抄襲對象?!痹摪钢鲗彿ü倭置嫡J為,抄襲成風嚴重阻礙石雕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應通過裁判結果保護創新積極性,讓石雕充分釋放其商業價值。
為此,汕頭中院判決被告立即停止銷售侵害原告著作權的石雕擺件商品,并賠償經濟損失1.2萬元。
這是汕頭法院從嚴保護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為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汕頭法院發揮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和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集中管轄機制作用,構建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體系,積極組織鑒定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專業人員提出技術調查意見,使法定賠償數額充分反映知識產權市場價值,也讓侵權者懾威,實現創新發展環境凈化。
平等——鼓勵特色文化公平競爭
汕頭素有“中國潮菜之鄉”美譽,而作為“無鵝不成宴”主角的鹵鵝,更是隨著僑胞的足跡飲譽國內外。
誰料,小小一只鹵鵝卻遇上了商標權糾紛。
“汕頭有上百家蘇南鵝肉店,這名字怎么就成了他們專用的了?!狈ㄍド希桓媲f先生道出一肚子苦水。
原告謝先生是“老蘇南鵝肉”“澄海蘇南鵝肉”“蘇南鵝肉”等注冊商標專用權人。一年前,謝先生發現莊先生的鹵鵝店招使用“蘇南鵝肉”字樣,認為其侵害了自己的商標權,便訴至汕頭市金平區人民法院,要求莊先生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
法院經審理查明,蘇南曾是汕頭一個地名,該地方采用鹵制工藝制作的鵝肉在潮汕地區具有很大知名度,許多商家以“蘇南鵝肉”為名,以宣揚這一潮汕傳統工藝美食。
“原告雖享有商標權,但不能禁止他人正當使用商標構成中的歷史地名和商品通用名稱,來表示商品與產地、所采用工藝之間的聯系?!狈ü俟堈J為,商標保護應兼顧與特定區域內相關經營主體誠信經營利益之間的平衡,才能讓傳統工藝、地標美食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得以持續傳承發揚。
2022年8月,法院判決駁回謝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莊先生可使用“蘇南鵝肉”店招。
不僅如此,汕頭的八合里牛肉丸、鮀浦米酒等具有地理標志性質的知識產權,在司法保障下,都得到自由且充分的發展。
今年3月,汕頭中院出臺《關于以高質量司法護航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為“汕字號”文化遺產、特色農產品、傳統村落的相關知識產權提供精準司法保護,保障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創新——助力優秀文化走出去
潮汕民間藝術“三瑰寶”之一的英歌舞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每每登場都能賺足眼球,成了觀眾鏡頭爭相捕捉的對象。
影像為潮汕文化的傳播搭建了廣闊的平臺。2018年,廖先生創作完成的攝影作品《英歌舞》,在全國攝影大展中展出。2022年,廖先生發現汕頭某科技公司擅自將該作品用作商業推文宣傳的插圖,遂將科技公司訴至金平區法院。
法院了解到案涉的英歌舞攝影作品已取得作品登記證書,廖先生依法享有著作權,被告未經許可便拿來向公眾傳播,侵害了廖先生對攝影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讓潮汕文化可以通過各類創新性攝影語言,向世界展現其古老基因和強大生命力?!狈ü汆嵆ㄕJ為,應及時制止圖片侵權的不正當行為,為潮汕文化的傳播營造更濃厚的創新創作氛圍。最終,法院判決科技公司停止侵權并進行賠償。
“汕頭法院以小切口保護文化發展大格局,為推動潮劇、英歌舞這些傳統藝術文化‘破圈’‘出海’提供了法治助力?!比珖舜蟠怼V東潮劇院一團副團長林燕云表示。
汕頭法院堅持用創新方式守護創新,同時還注重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行政裁決和訴訟有機銜接,和有關單位達成訴訟全過程調解合作機制,組建“法官+行業專家+律師”服務團,為傳統文化知識產權糾紛提供高效、快捷的解決渠道。五年來,汕頭法院共審結涉傳統文化產業知識產權案件1034件。
汕頭法院還定期組織“定制化”普法活動,將知識產權法律知識融入燈謎、搬上潮劇大舞臺、送到民俗活動現場,加強對非遺文化版權登記、商標注冊等方面的普法宣傳教育,幫助非遺傳承人提高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從源頭防范化解知產糾紛。(吁青 邱梓喆 胡一?。?/p>(責編:薄晨棣、馬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