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速,沖!”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的出發區熱鬧非凡——光滑潔白的賽道、人聲鼎沸的環境、穿著北京冬奧會服裝的工作人員、疾速奔跑的運動員……這熟悉的一幕幕好似又把記者拉回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賽場。
(資料圖片)
不久前,2022—2023賽季全國雪橇冠軍賽、全國雪車錦標賽、全國鋼架雪車錦標賽在“雪游龍”舉行。可以說,這是一次冬奧標準的全國冠軍賽,也是北京冬奧會賽后遺產再利用的一次成功實踐。
對標冬奧規格的全國賽事
“本次比賽,是北京冬奧會結束后‘雪游龍’再次承接大型賽事,能夠在自己國家的場地上執裁比賽,我們都非常自豪。我們所有的執裁以及競賽標準全部對標奧運規格。也希望雪車、鋼架雪車與雪橇三個項目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雪車裁判長史衍說。
經過為期一周的激烈比拼,宋思姞獲得全國鋼架雪車錦標賽女子鋼架雪車冠軍,閆文港獲得男子鋼架雪車冠軍。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閆文港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結束后,再次來到“雪游龍”參加比賽,他曾經在這里取得四輪4分01秒77的成績,成為冬奧會歷史上獲得首枚鋼架雪車獎牌的中國選手。
北京國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車橇運行中心副經理王永生介紹,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后的一年時間里,“雪游龍”其實一直處于利用狀態,包括給國家隊、國家青年隊的運動員提供訓練場地。“雪游龍”也是北京冬奧場館中最早向大眾開放游覽的場館之一,從去年“五一”期間就正式開放“夏季游”等。
“這次比賽是我們在北京冬奧會后首次承辦國家級比賽。我們在制冰修冰、塔臺通信、車輛運輸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保障。因為國家隊長期在這里訓練,我們的狀態從來沒有懈怠過。”王永生說,“在此之外,我們還積極開展大眾體驗,包括開放國家隊用于出發訓練的‘冰屋’。在今年1月底正式開放‘雪游龍’冬奧賽道后,游客可以趴在鋼架雪車上真正體驗到‘冰上F1’,這是相當刺激的。在下個冬季,我們計劃研發刺激程度低一點的雪車,將適合更廣泛年齡段的大眾進行體驗。”
此次全國鋼架雪車錦標賽裁判長季成介紹:“此次比賽的裁判團隊共9人,除參與執裁工作,還參與到競賽組織工作中,例如冰面測溫、終點稱重、橇檢等,保障了賽事嚴謹公平公正進行。我們這個團隊是在2018年建立起來的,主要由國內體育院校教師組成。團隊經歷了‘雪游龍’賽道預認證、國際訓練周、冬奧測試賽和北京冬奧會的四重洗禮,可以說是北京冬奧會后的一項重要人才遺產。”
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的氣象團隊此次也“重回故地”。北京市延慶區氣象臺副臺長、賽事氣象團隊負責人閻宏亮表示,北京冬奧會時對氣象保障團隊提出了“百米級”“分鐘級”的氣象預報要求,這對他們的氣象預測精準度和精確性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此次賽事期間,閻宏亮還帶了新同事前來學習。據悉,目前中國正在積極申辦下賽季一系列車橇國際賽事,閻宏亮表示,要利用好北京冬奧會歷練所獲得的經驗為后續各項賽事的舉辦做好服務,更要將經驗傳承給更多的氣象人,發揮好冬奧人才遺產的作用。
中國車撬隊新賽季進步顯著
自去年11月開始,中國雪車、雪橇和鋼架雪車國家隊即開啟了北京冬奧會后的首個賽季,在近4個月的外賽之旅中,中國鋼架雪車隊斬獲頗豐——陳文浩在世界杯因斯布魯克站獲銅牌,成為繼耿文強之后第二位在世界杯賽場獲得獎牌的中國鋼架雪車運動員;在去年底舉行的世錦賽中,殷正以14.04秒的總成績獲金牌;在歐洲杯利勒哈默爾站比賽中,朱海峰獲得金牌,這是米蘭冬奧會周期中國鋼架雪車獲得的首個國際賽事冠軍。
中國鋼架雪車隊領隊孫帆表示,本賽季隊伍取得的成績令人較為滿意。他說:“北京冬奧會結束后,全隊積極發現問題,在體能、體重、爆發等方面進行了深度強化。隊伍還更換了外教團隊,聘請了曾率領德國隊斬獲多項世界冠軍的教練團隊。未來我們備戰的重點首先當然是米蘭冬奧會,其次還要積極學習、吸納外教團隊在管理、訓練、器材等方面的經驗及理念,提升中方教練團隊的能力,轉化為中國鋼架雪車發展的內功。”
力壓北京冬奧會鋼架雪車項目冠軍克里斯托弗·格羅特赫爾0.02秒獲得世界杯銅牌的陳文浩說:“落選北京冬奧會曾讓我倍感挫折,但也讓我反思和成長。這次力壓奧運冠軍創造個人最好成績,對我是莫大的鼓勵。這就像捅破了一層窗戶紙,我發現追趕國外頂尖選手并非遙不可及。”
同樣有此感受的還有本賽季完成雪車項目突破的應清。她在世界杯錫古爾達站比賽中獲得女子單人雪車銅牌,創造個人職業生涯最佳戰績,這枚銅牌也是中國雪車獲得的首枚世界杯獎牌。此外,中國雪車本賽季還在男子雙人、四人項目中刷新歷史最佳戰績。應清表示:“憑借著大家的努力,我感受到國外高水平運動員并非那么遙不可及,我們和強隊的差距在慢慢縮小。隊伍持續在推車、滑行等方面努力,未來很有機會趕超他們”。
中國雪橇隊本賽季同樣在國際賽場屢創佳績,在亞洲雪橇錦標賽中收獲1金2銀2銅,參加了北京冬奧會的黃葉波/彭俊越組合勇奪國際雪橇聯合會國家杯男子雙人項目總積分第三名。中國雪橇隊教練闞越說:“經歷了北京冬奧周期的備戰及冬奧會的洗禮,中國雪橇隊對項目的理解和認識更進一步,外教團隊帶來的經驗及理念讓我們看到差距也充滿動力。北京冬奧會后的首個賽季,我們收獲豐富的大賽經驗,給米蘭冬奧會周期備戰開了個好頭。”
通過中國隊選手在這個賽季參加國際比賽的成績可以看出,我國雪車、雪橇和鋼架雪車的選手們在三個項目上的成績均取得一定的突破。另外,我國還初步組建三個項目的人才梯隊,為以后的發展和提高打下了基礎。
(本報記者 王東)
(責編:王連香、李楠樺)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