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長春3月6日電(見習記者李層 記者任爽)作為全國首批開展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中唯一的冰雪資源普查試點省份,吉林省歷時一年多完成普查工作。日前,吉林省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本次普查情況及主要成果進行發布。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金振林在會上表示,本次普查工作覆蓋吉林省范圍內所有鄉鎮和街道,結合冰雪資源類型豐富和冰雪資源儲量豐度兩大指標,調查和記錄的冰雪資源單體共89531個,單體密度為0.48個/km2。對比吉林省2007—2008年旅游資源普查數據,本次冰雪資源數量是上次省級旅游資源普查總量的4.32倍。其中,優良級冰雪資源數量達到6312個,是上次省級旅游資源普查優良級數量的1.95倍,實現了冰雪資源總量和質量的雙突破。
在本次普查中,吉林省首創提出了冰雪資源總體概念,即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人們產生吸引力,可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商貿、冰雪裝備制造等冰雪產業全產業鏈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自然冰雪資源和人文冰雪資源。
同時,吉林省在全國范圍內率先系統提出“冰雪資源分為8個主類、25個亞類和112個基本類型”的分類體系。其中,8個主類為冰雪地文景觀、冰雪水域景觀、冰雪生物景觀、冰雪天象與氣候景觀、建筑與設施、歷史遺跡、冰雪活動購品(文創產品)和冰雪人文活動。
此外,本次普查創新性標明了典型景觀地示例,制定了《冰雪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試行)》《冰雪資源普查技術要求與操作規范(試行)》等具有突破意義的技術文件,率先系統地設定了包含潛力度、價值度、珍稀度、豐度、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等10個評價因子冰雪資源單體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本次普查表明,吉林省各類型冰雪資源擁有率達100%,其中自然冰雪資源和人文冰雪資源均擁有較多的單體、較高的儲量,且人文冰雪資源數量多于自然冰雪資源。全省冰雪資源平均品質地區差異大、優良級冰雪資源突出,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長吉都市冰雪與休閑度假集聚區、大長白山冰雪生態度假集聚區、通梅冰雪融合發展集聚區、松白冰產業集聚區各區域特色鮮明。
本次普查以縣(市、區)行政區為基本工作單元,覆蓋吉林省9個市(州)、長白山管委會和梅河口市共計60個縣(市、區)、8個典型功能區,合計18.74萬平方千米。由吉林財經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財經學院3家高校聯合組成項目組,重點圍繞冰雪觀光、冰雪運動、冰雪旅游、冰雪裝備以及組合型冰雪資源開展普查。
吉林省冰雪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吉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孫杰光表示,本次普查進一步摸清了吉林省冰雪資源家底,提高冰雪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堅定了吉林省冰雪產業加快進入“萬億”產業行列的信心,也為其他省份開展冰雪資源普查工作提供了樣板。
(責編:梁秋坪、溫璐)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