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們都會提出大量議案建議。人大代表為什么要提出這些議案建議?國家機關怎樣辦理這些議案建議?為什么代表議案建議能夠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呼聲轉化為國家法律、政策舉措?從3月3日起,人民網聯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單位,陸續推出《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系列短視頻,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以視頻形態展現人大代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有關國家機關高質量辦理議案建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在山東省青島市,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它主要從事烹飪機器人研發和銷售業務,雖然成立剛滿4個年頭,且只擁有兩個品牌,卻在2020年的“雙十一”期間,登頂天貓和京東高端料理機類目雙料銷售冠軍!對此,大家可能會產生疑問,這家“小公司”怎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好的銷售業績呢?
早在2019年初,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理事、青島市臺聯會長林青就敏銳地關注到,這家營業范圍單一的小微型企業,卻有著不俗的業績和良好的發展勢頭。她帶著疑問上門取經,試圖解開這個典型小微企業的成功奧秘,嘗試總結可供復制推廣的經驗,為破解小微企業發展難題尋找良方。
【資料圖】
隨著調研的深入,林青代表逐漸了解到,這家公司的“明星產品”之所以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不僅得益于企業大力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更關鍵的因素還在于,這些熱銷產品的科技含量較高,相關技術在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中優勢明顯。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已經申請國家專利30多項,獲得專利的就有17項,可以說技術創新就是這家公司取得成功的制勝法寶。
接下來,林青代表又到青島市的其他幾家企業進行調研。在走訪過程中,她看到了小微企業的發展特點和優勢,傾聽了企業家們對于創新發展的呼聲,也了解到小微企業在尋求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困境。
實踐中,大型企業大多更依賴線下實體店鋪等傳統平臺,相較于以互聯網為主要創業平臺的中小微企業,在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和交流上具有明顯優勢,可以緊緊圍繞消費者需求進行服務創新或銷售渠道創新,使技術創新更加貼近實際應用。另一方面,大型企業在選擇創新技術時流程更加復雜,決策更為謹慎,而技術創新本身相對其他創新周期更長、難度更大,企業如果沒有足夠長時間的投入和孕育,在需要時往往遠水解不了近渴。當前,一些高校或者科研機構有很多很好的創新技術,依賴于有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進行推廣,造成了很多新技術并不能得到很好地轉化或者應用。因此,如何將創新技術與企業緊密結合,特別是與小微企業合作,是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林青代表整合分析調研情況后,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提出了《關于為小微企業搭建創新平臺的建議》。該建議提出解決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等之間的技術創新信息不對稱問題,要在為小微企業搭建創新平臺上著力。用戶可以借助平臺發布有關信息,進行雙向選擇,在推動科技成果更快轉化落地的同時,可以讓高校或科研機構的研究更貼近市場和用戶需求,真正實現產學研完整對接、協調發展。比如,政府或行業組織可以探索創立合作平臺,并對平臺上的科研機構和小微企業進行審核,建立問題追溯機制,避免或減少不必要糾紛;同時,平臺允許個人用戶發布創新項目,也可以征集小微企業的創新需求,發動各方針對創新需要定向解決問題,使平臺更具活力,政府也可以從中選擇好的項目進行投資或扶持。借助這一平臺,個人專利創新能夠更有效地轉化為商品,兩者需求融合,實現良性循環、合作共贏。
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林青代表的建議高度重視,提出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不斷助力小微企業創新健康發展。比如,鼓勵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共享資源,圍繞創新鏈、產業鏈打造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創新網絡;推動專業化眾創空間提升服務能力,實現對創新創業的精準支持;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搭建網絡管理平臺,建立高效對接機制,推動大型科研儀器和實驗設施向中小企業開放;支持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專業資本集聚型、科技資源支撐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等特色載體;繼續開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的培育和認定等工作,集聚創新資源,推進線上線下服務結合,促進服務與需求精準對接,為中小企業搭建更多的平臺,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服務支撐。
近幾年,通過不斷落實落細相關政策和機制,很多工作都取得了喜人成果。以林青代表所在的青島市為例,目前該市已經打造形成國家、省、市三級創新平臺體系,全市累計創建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為45家、178家、474家;累計建設國家工程實驗室4家,國家地方聯合、省級、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分別為27家、82家、351家。近三年來,已累計兌現創新平臺獎勵資金1.39億元。這一系列的政策舉措不僅肯定了小微企業的創新方向和成果,更對推動全市企業進一步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力度,促進全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生了重要影響。
林青代表感慨,創新引領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下一步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要更好地發揮市場在促進創新中的決定性作用,讓人才、成果、機構都“活”起來;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更好地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集中發布平臺,增強創業創新信息透明度……
監制丨楊鴻光、謝婷、吳昊
策劃、統籌丨孫娜、田文昕、李佳
腳本丨康力
后期丨閆涵
配音丨鄭嘉豪
(責編:王珂園、秦華)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