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的統計數據,截至1月30日,美國2023年已發生50起大規模槍擊事件,近3500人死于涉槍事件,超過2600人因槍擊事件受傷。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槍患”深入骨髓,政治極化、利益集團作祟等因素導致槍支問題“無藥可醫”,持續折磨美國“病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槍擊案件頻發
2023年第一天,美國賓夕法尼亞、北卡羅來納等多州發生6起大規模槍擊事件;1月,僅加利福尼亞州就發生7起惡性槍擊事件,其中包括造成11死9傷的洛杉磯縣蒙特雷帕克市舞廳槍擊案。
加州州長加文·紐瑟姆在社交媒體上說,“悲劇接踵而至”。當他在醫院與一起大規模槍擊案傷者見面時,不得不去聽取另外一起槍擊事件的匯報。
美國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去年參與的一項全國性民調顯示,3/4的美國人認為槍支暴力是“重大問題”,八成表示槍支暴力日益嚴峻。此外,21%的美國人表示,過去5年中,自己、家人或朋友曾經歷槍支暴力,超過四成擔心未來5年自己會成為槍支暴力受害者。
擁槍文化盛行
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賦予公民持槍權,從此持槍自由被視為美國人一項重要的個人權利。在“槍支文化”作用下,美國民間槍支保有量在世界上“一騎絕塵”。瑞士日內瓦高級國際關系學院“輕武器調查項目”研究顯示,美國民間持有至少3.93億支槍,約合每百人手中有120支槍。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槍支暴力解決方案中心聯合主任喬希·霍維茨指出,美國槍支暴力問題同其他國家相比的一大區別是:在美國想持有槍支太容易了。
雖然美國聯邦法律要求對所有槍支銷售進行背景審查,但難以約束私人間的槍支交易。美國倡導加強槍支監管組織“每個城市支持槍支安全”網站資料指出,由于這一漏洞,即便有重罪史的人也可以輕易買到槍。
新冠疫情期間,槍支銷售激增,大幅打破此前紀錄。霍維茨說,人們似乎想要購買槍支獲得安全感,而暴力事件增加又進一步催化了人們的恐懼感,致使更多人購買槍支。
近年來,得克薩斯、印第安納等州還放寬了槍支限制。印第安納州去年出臺法案,允許18歲以上的人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攜帶手槍。去年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違憲為由推翻了紐約州一項限制民眾在外隱蔽攜槍的法律,擴展了擁槍權。《大西洋》月刊網站文章評論說,在可預見的未來,槍支暴力將繼續成為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政治極化作祟
美國槍擊悲劇接連不斷,誰之過?在美國控槍倡議團體“媽媽們要求采取行動”創始人香農·沃茨看來,“美國槍支暴力問題是政治性的”。
多年來,控槍問題是美國兩黨政客博弈的一個焦點。每當槍擊悲劇發生后,政客們上演的幾乎是同樣的劇本:民主黨人呼吁加強槍支管理,共和黨人指責是人之過而非槍之過。一番嘴仗后,政策未見推動,法案未見落實,新的槍擊事件繼續發生。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刊文說,大規模槍擊事件接連發生凸顯美國國會山的一個政治現實:即使發生了一系列震驚美國上下的“屠殺”,國會也不太可能凝聚民主、共和兩黨共識,并推出任何新的槍支管控措施。
長期以來,以全國步槍協會為代表的反控槍組織以及它們背后的槍械制造商向美國政客“慷慨”輸送政治獻金,以阻攔控槍立法。沃茨說:“全國步槍協會花錢讓政客們不作為。”
美國《紐約人》周刊網站文章指出,由于缺乏國家層面更有效的槍支法,美國幾乎不可能阻止更多大規模持槍殺人事件發生。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學家佩德羅·諾格拉感嘆,槍支暴力受害者之多與美國政治反應速度之遲緩形成鮮明對比,令人感到無力和絕望。
(據新華社電記者孫丁)
(責編:蘇纓翔、崔越)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