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內蒙古包頭的聯通智云數據中心,一張巨大的屏幕上,各類設備用能數據正在實時跳動。機房耗電量是降是升?電能利用效率如何?這些問題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
在近日公布的44家2021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中,包頭聯通智云數據中心與中國聯通重慶市水土數據中心2號樓入圍,這也是中國聯通第三年獲此殊榮。2022年,“東數西算”工程全面鋪開,一場關乎通信行業發展的節能大戰就此打響。
“分類引導”布局數據中心
隨著數字化需求的飛速增長,數據中心成為了知名的“能耗大戶”。近年來,云計算、5G、虛擬貨幣等技術迅猛發展,數據需求呈幾何級增長。在數據中心集群成勢的背后,還有用電量的不斷攀升。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數據中心耗電量突破2000億千瓦時,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耗能設備之一。如何在“新基建”的數據中心領域做好節能減排,成為整個通信行業所面臨的挑戰。
在中國聯通專家看來,推進綠色數據中心發展,首先需做好布局工作,重點是要“分類引導”。“數據中心的選址應首選寒冷地區或靠近海水、湖水的地區,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冷空氣或冷水等自然冷源。”專家建議。
依托“東數西算”工程,中國聯通積極引導非實時性數據中心建設任務轉移到西部地區,選址貴州貴安新區、甘肅慶陽、寧夏中衛等地建設數據中心集群,并在內蒙古地區展開數據中心集群選址的調研,以緩解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等壓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空間充足、氣候適宜,可大幅提升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促進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敝袊撏▽<冶硎?,因地制宜的建設規劃,不僅降低了數據中心能耗強度,還能解決數據中心供需不對等、不匹配等矛盾。
綠色科技助力節能減排
在宏觀層面,建立全國協同的算力網絡,可以平衡東西部數據中心產能,集中保障數據中心用能、用地和用水。同時,也對各區域數據中心集群能耗檢測、能耗指標統一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包頭聯通創新業務支撐中心邵杰介紹,2021年,公司搭建了數據中心能耗管理平臺,對機房內溫度、濕度等指標進行統一監控監管,并實時監測數據中心內PUE(電源使用效率)值變化和能源使用消耗情況。“一旦數值發生異常,系統將啟動告警機制,由處置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排查,避免因設施故障產生的高耗電量。”他說。同時,數據中心還采購用了氟泵雙循環空調系統等高能效冷源設備,充分發揮包頭地區室外豐富的自然冷源優勢,在冬季或過渡季室外溫度較低時,利用制冷劑泵——氟泵,對制冷劑進行室外循環換熱,以降低壓縮機制冷產生的能耗。
在中國聯通重慶市水土數據中心2號樓的IT機房,采用EC風機打造的精密空調成為降耗的“秘密武器”。“這幾臺空調屬于機房精密空調,能夠在數據中心機房范圍內形成一個良好的整體循環氣流,使得機房范圍內所有運行設備都能得到一個相對平均的冷卻值。”中國聯通重慶市水土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使用了封閉冷通道技術,機房中放服務器的區域較于其它區域溫度更低,不僅可滿足服務器的溫度需求,還可節約用電。“根據測試結果,水土數據中心2號樓的PUE值從初投用的平均1.72已降低到2021年度平均1.35,實現全年節能60%以上。此外,測試結果還表明,中心年節約用電380萬千瓦時,節約用水約3405噸。”該負責人表示。
實現“碳中和”的最優解
近年來,中國聯通建設的大批數據中心PUE值降幅明顯,更多綠色環保的“黑科技”不斷涌現。“對于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來講,節能只是一小步。從根源上看,只有采用綠色能源,才是數據中心‘碳中和’的最優解決方案?!敝袊撏▽<艺f。
這一設想即將成為現實。據中國聯通寧夏中衛云數據中心殷曉輝介紹,數據中心已從新疆采購綠色風電,準備利用數據中心樓頂及設施空地建設太陽能及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實現太陽能直接并網發電,即發即用。同時,中心還采用新風制冷模式,直接利用外界冷空氣作為冷源,經過多層過濾后送入機房服務器,大幅降低了能耗。“目前,中衛云數據中心的PUE值最低可達1.1,全年電制冷運行時長不超過10%?!?殷曉輝說。
可以看到,“雙碳”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數據中心需要挖掘內部減排潛力,通過設計、建設、運維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利用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手段,充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再結合大規模綠色能源的使用,才能達到充分減排基礎上的“碳中和”。正如中國聯通專家所言,“碳中和”不僅是環保概念,更是技術路線。只有數據中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力,才能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責編: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