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健康主辦的2022年“鄉村振興·中國力量”系列座談近日在北京舉行。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區委書記譚榮兵受邀參加“發展茶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專場座談,分享瀘州市納溪區通過茶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果與經驗。
近年來,瀘州市納溪區將茶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地區茶產業向品牌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帶動地區農民增收致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譚榮兵表示,納溪區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以改革創新為驅動,積極探索“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企業引領和社會參與”的鄉村振興實施路徑。依托地區優勢,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堅持黨建引領,加強數字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推動茶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同時,他還介紹,為構建鄉村產業發展人才基礎,納溪區創新實施“鄉村振興特聘村主任”模式,通過政府搭臺,選聘民營企業家、退休老干部等優秀人才擔任“特聘村主任”,為任職村謀發展、解難題,成功走出了一條“人才有舞臺、鄉村得振興、企業獲發展、村民享實惠”的“四贏”之路。
鄉村振興要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對此,譚榮兵提出,納溪區通過實踐總結出三方面經驗:一是構建利益聯結機制,依托地區茶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土地入股固定分紅”“訂單收購”“企業銷售返利”等穩固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從事茶業生產;二是加強政策資金支持,通過出臺《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舉措》等相關政策措施,設立茶產業發展基金,撬動社會和金融資本助力基礎設施升級,培育種茶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并支持返鄉創業人員大力發展茶產業;三是強化生產要素保障,為降低茶農種植的市場風險,由茶葉基地龍頭企業牽頭,聯合當地茶農、家庭農場、加工企業,建立茶產業聯合體,形成“茶葉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條鏈、一體化產業聯合發展模式,茶農生產有企業和政府兜底,不再擔心市場風險,提高了生產積極性。
有了人,茶產業進一步發展就有了保障。譚榮兵認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正逐步成為一種大的發展趨勢,也是激發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源。納溪區積極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建立茶葉種植采摘、精品加工、統一包裝、集中銷售的全產業體系并打造集茶葉交易市場、游客接待中心、茶酒文化商業街為一體的“中國特早茶城”,構建完整產業鏈。同時,大力推動茶旅融合發展,通過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推動茶園公園化、景區化,同時依托茶文化和茶葉加工,建設具有種茶、采茶、制茶、品茶等為一體的特色茶莊和農家樂,推動傳統農業產業向茶旅融合發展轉變。
數字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茶產業發展的新機遇。納溪區在通過數字化建設推動茶產業發展方面也進行了嘗試。譚榮兵介紹,納溪區積極探索“數字+茶園”發展新模式,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茶產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取得了三大經驗:數字賦能提升茶葉產量,依托物聯網系統,在全區茶葉核心產區,搭建茶產業現代農業園區綜合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數字茶園遠程智能控制與場景應用,智能化、精準化管理茶葉生長環境及生產、加工、流通等過程,提高茶業生產效率;硬件升級助力產能突破,對全區重點茶葉企業進行數字技術改造和加工基地提升,推廣應用茶葉加工先進機械,助力產能增長;智能防控打造綠色茶園,通過建設自動化、智能化田間監測網點,推廣應用一批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治技術,構建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提升病蟲害防治組織化程度和科學化水平同時探索建立“廢—肥—茶”種養循環生態鏈。
“鄉村振興離不開黨建引領,納溪區通過構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國家級示范專合社、省級示范專合社以及省級示范家庭農場,讓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譚榮兵表示,2022年,納溪將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新的政策指示,進一步構建“茶旅融合”、“竹旅融合”與“酒旅融合”發展模式,持續推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責編:董童、李源)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