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縣位于洞庭湖西濱,沅、澧兩水尾閭,境內江河湖泊、塘壩水庫盛產野生甲魚。1995年被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成為全國著名甲魚種苗繁供基地和重要的商品鱉養殖基地。2011年漢壽甲魚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并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按照縣委打造“以漢壽甲魚為主的百億產業”的戰略部署,通過多措并舉,五駕齊驅,推進繁育工廠化、養殖標準化、流通現代化、產業品牌化,進一步做大做強漢壽甲魚特色產業,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全縣養殖面積達到20萬畝,年產稚鱉1億只,商品鱉10萬噸,年加工甲魚產品2000噸,建設一家年產30萬噸甲魚飼料企業,年產值達到100億元。
筑牢特色基礎,提高漢壽甲魚品位。進一步改善養殖戶基礎設施條件,努力提高產品品質,提升養殖水平,規范養殖行為。一是積極爭取項目扶持。抓住農口系統惠農項目政策支持機遇,實行政策、資金雙向傾斜,加大對養殖企業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二是搞好種苗提純復壯。強化中華鱉種苗的提純復壯工作,選育出一批高產卵率、高受精率、高孵化率、高成活率的優良中華鱉種源,防止近親交配,逐步淘汰老化、退化及品質不純的親本,確保漢壽甲魚種質純正。三是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大力發展“大水面、低密度、仿生態”的人放天養、“稻+鱉”等生態模式,投喂天然餌料。大力推行測水配方施肥施藥新技術、新方法,甲魚生態養殖實行分級飼養。四是拓展市場商貿物流。積極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穩固已形成全國性市場銷售網絡。大力推介“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長期穩固的市場供應關系。倡導企業通過網上網下銷售,將產品入駐天貓、京東等現代物流平臺銷售。
創建示范基地,擴張漢壽甲魚規模。立足資源、區位優勢,堅持科學布局,建設一批規模大、品質優的甲魚種苗基地和商品甲魚養殖基地。一是建立甲魚產業示范園區。堅持以科技為引領,建立一個全縣規模最大、產量最多、品質最好、服務最優的,集生產、科研、加工、物流、營銷、服務于一體的產品供應、精深加工、農業旅游和產品展示、產業研發、商務信息的漢壽甲魚產業綜合示范園。二是建立示范基地。建立水產健康生態養殖示范區,大力實施生態、健康養殖示范,輻射帶動廣大養殖戶從事甲魚生態健康養殖,通過示范引領,逐步擴大養殖基地規模。
強化品牌保護,提升漢壽甲魚知名度。充分發揮“漢壽甲魚”地理標志的巨大經濟效益,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龍頭企業為平臺,開展招商引資,組建品牌營銷公司,專門經營“漢壽甲魚”品牌。一是強化科技研發推廣。設立甲魚科研機構,研究制定“漢壽甲魚”養殖技術規范,普及甲魚健康生態養殖技術,規范生產行為。二是加強苗種及生產投入品監管。規范中華鱉苗種生產行為,統一使用標準飼料、統一使用安全漁藥漁肥、統一開展產品檢測,確保產品質量安全。三是加強監控體系建設。重點加強養殖水質檢測、藥物殘留檢測,建立甲魚質量檢驗檢測中心,落實質檢人員,完善質檢隊伍,開展進出縣境甲魚產品和養殖投入品的質量檢驗檢測工作。四是加強地理標志認定保護。在“漢壽甲魚”地理標志產品、“漢壽甲魚”商標注冊的基礎上,按照國家質監總局核定的地域范圍進行生產基地擴張,極力提升漢壽甲魚知名度。五是舉辦甲魚文化節。利用“漢壽甲魚”地標產品這一品牌,每年舉辦一次集生態養殖、歷史文化、甲魚食品、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漢壽甲魚文化節,展示漢壽甲魚品牌,宣傳漢壽甲魚文化,提升漢壽知名度。
培植產業龍頭,優化漢壽甲魚產業。充分利用人才、技術、資源、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多頭并進,整合資源,共同搞好甲魚產品營銷工作。一是組建專業合作組織。以甲魚產業協會為依托,積極組建甲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實行“合作社+企業+基地+漁戶”的經營模式,開展龍頭帶動、合作經營,增強行業自律和服務功能。二是整合產業龍頭。引導縣內骨干甲魚生產、加工企業聯合經營,鼓勵甲魚產業龍頭企業通過股份合作、兼并、租賃等形式,整合資本、整合技術,實現“品牌重建、技術重組、資產重建”,逐步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工藝,建立緊密型甲魚產業聯盟,增強市場競爭實力。三是加大融資力度。金融機構要努力擴大信貸規模、簡化貸款程序、降低貸款門檻,對擴建健康生態養殖基地、擴大加工規模的企業和農戶給予更多的貸款支持;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擴大融資,確保更多資金投入到全縣甲魚產業開發上來。四是延伸產業鏈條。組織相關企業依托科研單位開展甲魚深加工產品的研發,全方位拓展甲魚深加工領域;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引導扶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甲魚產品深加工,逐步擴大生產規模;鼓勵發展“養殖—垂釣—休閑”旅游業,全面提升漢壽甲魚產業的附加值。
優化服務模式,發揮漢壽甲魚效應。一是加大協會服務力度。以漢壽縣龜鱉產業協會為龍頭,統一甲魚養殖技術指導與管理,嚴格甲魚種苗、飼料、用藥關,統一營銷,統一包裝,加強流通隊伍的監督與管理。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強信息體系建設,開通漢壽甲魚產業網絡專業平臺,適時發布提供產業信息。三是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切實搞好甲魚產業開發過程中的維權、打假行動,依法打擊各種違法行為,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維護好養殖業發展環境,嚴厲打擊各種偷、毒、搶以及有損漢壽甲魚品牌形象的行為,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四是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集中授課與現場指導,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全面推廣中華鱉健康生態養殖新技術、新方法,提高養殖戶的科學生產管理水平,提升養殖戶風險抵御能力,努力降低養殖生產成本,確保農戶增收,農業增效。(宋萬林 許翔)
(責編:楊虞波羅、初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