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孫博洋)記者從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了解到,14日,在第40個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監管部門、國家技術服務機構以及企業界代表以線上線下方式就消費品第三方測評社會共治工作進行了探討。
會上,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副司長李華寧表示,消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場景化,對產品測試評價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消費品第三方測試評價活動在向消費者提供選購建議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目前對消費品第三方測評活動以及機構的管理,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并且缺乏必要的技術指南,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
他表示,中消會等社會組織要積極發揮在消費品第三方測評規范工作中的引導作用,通過標準或者技術規范建設、社會監督、公共服務、科學宣傳等方式助力凈化消費品測評環境,傳遞消費信任,提升消費質量。組織消費品第三方測評機構更加科學、規范、有效地開展第三方測評活動,推動完善提高消費品第三方測評質量,推進行業自律,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的質量安全支撐。
中消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昆表示,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中消會將在市場監管總局、海關總署、工信部等部門的指導下,主動作為、精準施策,搭建合作共治平臺、從標準體系建設入手,共同推動消費品第三方測評良好行為規范,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加強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規范消費品第三方測評行業發展。
座談會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應進一步引導消費品第三方測評科學、規范發展,加強標準體系建設,讓科學、權威的消費品測評機構真正發揮作用。同時加強消費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力度,提升消費者質量安全意識和辨別能力,讓人民群眾成為消費品質量安全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這既是國家級機構的使命所在,也是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會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等數十家國家級技術服務機構共同發出倡議,從“規范、標準、責任、公益、共治、引領”等6個方面,進一步發揮國家級機構的引領作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科普宣傳、公益服務,做好行業表率、體現使命擔當,引導消費品第三方測評科學有序開展,為品質消費保駕護航。
中消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中消會將聯合國內外知名權威技術機構、領軍企業、電商平臺、新聞媒體、消費者代表共同打造消費品第三方測評標準體系,構建消費品第三方測評機構良好行為規范。一是制定科學的測評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大類產品測評規范、細分產品測評技術方法及要求等,統籌考慮消費品第三方測評實施主體、過程監督、結果發布、利益導向等維度,建立科學、公正、權威、有效的標準體系;二是建立健全標準化工作機制,廣泛吸納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充分發揮權威機構和領軍企業作用,保障標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三是積極推動第三方測評標準體系的示范及應用,大力開展宣傳培訓活動,提升標準體系的社會認知度與認可度。
(責編:趙竹青、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