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部一名領導干部在人才工作交流會上指出,人才培養不可操之過急,必須尊重其成長進步的客觀規律,因勢利導、耐心培養。這一問題,值得關注。
“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讓他們在學習中增長才干,也需要在歷練中積累經驗。“拔苗助長種不出好莊稼”。領導干部只有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才成長各個階段的需求,使其能力素質和思想心理素質同步提升,方能積蓄發展后勁,成為能夠獨當一面、擔當大任的骨干力量。
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對人才培養缺乏耐心,片面認為“多干才能長才干”,在工作中一味壓擔子、交任務,試圖“用快鞭催人成長”。由于少數年輕官兵缺少應有的知識儲備、工作經驗和應變能力,屢受挫折和碰壁后,可能會影響他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讓各類人才茁壯成長,是領導干部的責任和義務。一方面,可以通過以老帶新、崗位互換、送學培訓等方式加強人才培養,努力使人才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匹配,切實激發人才干事創業的活力動力;另一方面,用好試錯容錯機制,鼓勵人才大膽去干、放手去干,在良好育人環境中磨煉意志,從而幫助他們練就擔當的鐵肩膀、干事的硬功夫。
讓高學歷人才“大材大用”
■王枝盛
近年來,某部堅持用好高學歷人才,讓他們在信息化武器操作、技術革新、裝備維護、軟件開發方面發揮大作用。此舉,不僅讓高學歷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也激活了基層人才建設的“一池春水”。
隨著部隊人才建設的不斷加快,基層單位高學歷人才比例不斷提升。一些單位讓高學歷人才“大材大用”,很好地推動了戰斗力提升。相反,少數單位不知如何用好高學歷人才,讓碩士博士感到英雄無用武之地,甚至產生一定的“逆淘汰”。一些高學歷人才之所以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探究起來,一方面是少數領導干部對高學歷人才了解不夠,缺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高招妙招;另一方面是部分高學歷人才本身自視清高,認為投身基層是“大材小用”,不愿沉潛基層展示才華。
今天的基層,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有的單位裝備了大量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裝備,有的已成為具有戰略功能的獨立作戰單元,還有的出現了不少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特別是很多新的專業、新的課題,離開“碩士博士”就玩不轉,就產生不了“倍增效應”。因此,建設過硬基層,提升部隊戰斗力,迫切需要人才尤其是高學歷人才發揮作用。各級黨組織要制定科學管用的“硬招法”,使高學歷人才在基層大有作為。同時,高學歷人才也應主動融入基層,讓青春和才華在本職崗位上閃光,用優異成績鍛造出彩的軍旅人生。
(責編:黃子娟、于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