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憑借在雷達生命探測領域的科研和成果轉化貢獻,中南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梁步閣獲得了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
雷達生命探測是雷達領域的世界難題。常規的雷達探測空中高速目標,追求的是更高、更遠;救援場景下的生命探測,是對廢墟介質環境下的小尺寸、準靜止人體目標進行探測。早在2008年8月,梁步閣獲得項目支持,開展生命探測儀樣機研制工作。
“從理念到產品,我知道會很復雜,但沒想到這么難。”梁步閣感慨。在攻讀博士期間,他掌握了大型超寬帶雷達的核心理論與工程技術,但生命探測儀是為了應急救援使用,要求雷達體積大大縮小、功耗大大降低,而功能和零部件一個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應急救援場景中,雷達波需要穿透墻壁、瓦礫等介質,這與大型雷達通過單一空氣介質的傳播作用完全不同,相當于讓習慣了在平坦舞臺上跳舞的演員站在鋼絲繩上跳舞。
2008年以前,國內有團隊做雷達生命探測技術的研究,但側重于醫學領域。梁步閣帶領團隊對標國外先進產品,幾乎從零起步開展樣機研制。設計、驗證、改進、重新設計,他和團隊經常在實驗室從早上8點熬到深夜兩三點。一年后,終于做出了樣機。
“設備管不管用,當時心里并沒有十足的把握。”梁步閣說。2010年4月,在青海玉樹地震救援中,梁步閣團隊研發的雷達生命探測設備初步發揮作用,這表明團隊研發方向和技術路線是可行的。
之后,梁步閣獲得科技部等多個科研項目的持續支持。他帶領團隊在超寬帶雷達目標探測理論、微動目標信號處理算法、收發硬件設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團隊研制的雷達生命探測技術也從早期的單發單收,發展到多發多收、分布式陣列等創新體制。從無到有,從跟跑到領跑,我國在超寬帶雷達生命探測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目前,基于梁步閣團隊技術研發的最新雷達生命探測設備,已經在多地示范應用推廣,初步實現小批量生產。“我們最新的雷達生命探測儀,不僅能一維測距,還能測角,從而實現三維準確定位。”梁步閣表示,未來應急生命救援,將會有更精準、更高效的技術裝備。
梁步閣表示,自己和團隊在雷達生命探測領域做出的成績,是包括國防科技大學和中南大學科研人員在內的我國幾代雷達科技工作者持續努力鉆研的結果。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以及國家對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視,是雷達科技工作者創新的支撐和保障。
“我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從中國科協領取成果轉化獎后,梁步閣說,“與應急救援的行業需求相比,雷達生命探測技術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我將帶領團隊繼續攻關,不斷實現新的技術突破。”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4日 19 版)(責編:胡永秋、白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