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回首過去一年,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心系國是、情系民生,匯聚民意、凝聚力量,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履職答卷。近日,本報采訪了部分代表委員,聽他們講述履職故事,暢談履職心聲。
王艷霞委員:
“雙奧人”見證冬奧成功
“北京冬奧會是一屆無與倫比的精彩盛會。作為一名冬奧人,能夠參與其中,我非常驕傲和自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黨員王艷霞還有另一重身份——北京冬奧組委體育部副部長,提起冬奧會來,她有著說不完的話。
“北京是全球首個‘雙奧之城’,而我是一名‘雙奧人’。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時,我就在現場參與賽事保障工作。2022年北京舉辦冬季奧運會時,我的參與度更廣更深,從前期申辦到籌辦再到賽時,我全程親歷和見證。”
提到這段“雙奧人”經歷,王艷霞覺得,“這是寶貴的人生經歷,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在工作中收獲了成長。”
“在北京冬奧申委時,我的崗位就在體育部。申奧成功后,北京冬奧組委成立,我擔任體育部副部長。體育部負責競賽組織工作,是冬奧會籌辦的核心業務部門之一。”王艷霞介紹說。
北京冬奧會期間,賽區場館設施給各國運動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見證了一系列新的奧運紀錄、世界紀錄的誕生,為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打下了堅實基礎,很多運動員稱贊說“太享受在這里的比賽了”。對此,王艷霞感到很自豪,“我們為冬奧場館的建設付出了巨大心血,看到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我們很高興。我認為,伴隨著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辦,這些經歷了冬奧會賽事組織和專業服務的工作人員,也將成為寶貴的人才資源。”
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王艷霞經常利用各種方式介紹冬奧會,并就如何把握冬奧會契機快速發展冰雪運動等方面提交提案,建言獻策。“在冰雪運動普及工作中,青少年群體應得到格外重視,應該注重提升冰雪運動進校園工作的系統性和規范性。”
如今,中國通過籌辦冬奧會和推廣冬奧運動,讓冰雪運動進入尋常百姓家,實現了“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對于這一點,王艷霞很欣慰,“冰雪運動的種子在中國各地播撒。”
“今年兩會,我準備提交的提案包括促進體教深度融合的內容,建議著眼于培養全面發展人才,推動深化體教融合,重視長效機制建設。”王艷霞說,這一提案的由來,與她去年所做的一次調研分不開。
2021年9月,王艷霞跟隨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圍繞“促進體教深度融合”主題赴吉林省、山東省開展民主監督性調研。“我們調研了中小學校、滑雪場,召開了座談會,發現各地體教融合在實踐中仍然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如怎樣融合觀念、有效整合資源實現最優配置,建立體育人才培養通道等,這些都需要繼續攻堅克難。因此,我在提案中建議,著眼于培養全面發展人才,推動深化體教融合。”
楊金龍代表:
以“工匠精神”參政議政
2月10日,正值農歷正月初十,浙江桐廬梅蓉村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沒有游山玩水,而是在村里找民宿經營者們串門聊天,問他們在經營過程中都面臨哪些難題,職業教育能為民宿發展提供什么樣的人才支持。這位“客人”是全國人大代表、民進會員、杭州技師學院整形涂裝系特級技師楊金龍。
身為一名“90后”,楊金龍的經歷非同一般。2015年,楊金龍榮獲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冠軍,是業內很有名氣的“技術達人”。如今,楊金龍是杭州技師學院最好的教師之一,也是浙江省首名特級技師,先后榮獲“全國汽修工楷模”“浙江省杰出創新人才獎”“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自從2018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后,楊金龍把“工匠精神”融入代表履職,重點圍繞技能人才培養和一線技工工作環境進行深入調研,職業院校、車間、修理廠、汽車4S店,都是楊金龍常去的調研地點。他不僅傾聽了大量職業技工的心聲和需求,還到貴州、新疆、內蒙古等地調研,希望帶動更多年輕人接受技能培訓,學到一技之長,提高就業本領和創業能力。幾年間,楊金龍努力代表技術工人發聲,所提出的建議多是關于如何讓技術工人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和上升空間。
“近年來,技工院校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水平逐漸得到社會認可,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楊金龍深有感觸地說。
“去年兩會,根據調研情況,我提的議案是關于技工院校學歷認定中遇到的困難如何解決,這一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采納,相關問題也在積極推動解決中,這令我深受鼓舞。”楊金龍說,“今年,我關注的是職業院校如何瞄準人才缺口,培養實用新型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這一議案同樣來自于調研所得。”楊金龍說,“比如我在走訪后發現,發展鄉村旅游拓寬了增收渠道,讓很多村民過上了‘甜日子’,但是,建設好鄉村民宿仍是一個有待加強的重要方面。一些民宿老板跟我說,急需引進一些專業管理人才,以提升民宿品質。另外,我還看到,在農業生產經營等方面,鄉村也急需技術人才的支持。”
楊金龍認為,職業教育應聚焦農村人才緊缺問題,以鄉村振興的需求為導向,加強教育規劃,健全教育體系,創新教學方式,培養農村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
楊佳委員:
積極為殘障人士“代言”
“我最初的提案是寫在一張紙上的,但是現在成為了一本本觸手可及的書,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我的建議是實打實、可操作、真管用、能實現的。”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北京市殘聯兼職副理事長楊佳對記者說。
楊佳的這個提案提交于2020年兩會期間,當時她發現,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如果在不經意間接觸到被污染的紙張及其制品,可能受到細菌或病毒的威脅。其中,圖書在流通過程中“換手率”越高,攜帶細菌或病毒的概率越大。因此,楊佳提交《關于科技助力健康,推進長效抗菌功能性紙張在視障人士、學齡前兒童、老年人圖書應用的提案》,建議加強長效抗菌功能性紙張及其制品技術的推廣應用。
“這份提案得到了很好的采納,去年6月,被全國政協評為2020年度60件好提案之一。”楊佳說,在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推動下,目前,長效抗菌功能性紙張技術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步伐不斷加快,已在中國盲文出版社、北京盲校、南京博物院等單位推廣應用。2021年1月,楊佳還收到了采用中科院宋延林團隊的納米綠色印刷制版印制的兒童繪本《晴朗的一天》等。
事實上,在200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中,楊佳有些特別——她是一位盲人委員,但是她秉持的理念是“可以看不見,但不能沒有見地;可以沒有視野,但不能沒有眼界”。自從2008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她積極為殘障人士“代言”,曾為聽障群體呼吁在電視直播中增加字幕,也曾助力推動無障礙設施建設,這些提案均得到有效落實和推進。
“自從正式跨進全國政協門檻的那一天起,我就時刻告誡自己,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楊佳說,如今,自己已遞交60多件提案,件件都是精心打磨的心血之作,比如從2008年《迎奧運,北京地鐵應提升英文報站水平》到2018年《關于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條件的提案》。她在2014年提出的《關于視障人士參加普通高考的提案》被采納,助力視障考生圓了大學夢。
今年兩會,楊佳的提案將繼續關注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加快推廣綠色盲文印制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建議加快推進視障學生融合教育教材改革,盡快實現盲文教材出版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此外,她還關心婦女權益保護、推進殘疾人家庭養老與殘疾人托養進行整合,建議出臺專門針對殘疾人家庭養老的相關政策。
“兩會是一扇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政協委員肩負的責任很重,我們的提案必須精心打磨,要經得起推敲。”楊佳說,“當看到我的建言得到采納,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朱登云代表:
為農村電商出謀劃策
“身為全國人大代表,就要堅守為民代言的初心,履行為民發聲、為民服務的職責。”日前,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靖隆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登云對記者這樣說。
今年33歲的朱登云是一名不當白領當“羊倌”的返鄉創業者,這個有頭腦、有遠見、有闖勁的苗族姑娘,正領著鄉親們創業致富。
2012年,大學剛畢業的朱登云,在廣東工作一年后選擇回家鄉創業。她帶領鄉親們成立合作社,發展黑山羊養殖,目前社員已有100多戶,年產值達數百萬元。
自從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朱登云認真履職,走進大街小巷、踏上田間地頭深入調研。她的建議,帶著濃濃的泥土氣息,解決了不少農民的實際難題。“就說去年吧,我接待來訪群眾10余人,收到群眾反映的問題10多個,均轉至相關部門辦理。”
朱登云最關心的,還是村里那些事兒。
“我們村子現在面貌變化可大了:原本需要兩個小時船程加半小時車程才能到縣城的山村通了公路;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的越來越多,發展種楊梅、茯苓,做手工藝品的也多了起來。”朱登云樂呵呵地說,“現在你到我們這來看,有很多鄉親一邊干著農活,一邊開著直播賣貨,農村電商發展得紅紅火火。”
隨著山羊養殖項目走上正軌,朱登云的思路進一步擴展,采用“種養一體化”經濟發展模式,種植楊梅、魚腥草與山羊養殖一起發展。她還盤算著,要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再到出廠“一條龍”全產業鏈。
為幫助村民致富,朱登云帶領合作社與村里建立起了村集體經濟效益共享機制,不少村民通過合作社的方式加盟,每月工資不少于2000元,年底還有分紅。合作社還組建了農產品物資配送隊伍,幫助農民找銷路。
“解決了農產品難賣問題,大家的生產干勁更足了。”朱登云開心地說。
不過,朱登云在生產經營和調研中也發現,目前農村電商的發展還面臨著交通不夠便利、物流成本偏高等一些方面的困難。“我走訪了一些電商和物流企業,也跟農戶做了很多交流,發現物流費用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山區農產品的成本,影響了競爭力。因此,今年兩會期間,我會就此提出相關建議,希望相關部門對于山區農產品在交通物流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責編:楊光宇、牛鏞)關鍵詞: 油然而生